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IMF称中国不良贷款率可能被低估 央行:被低估的余地不大

2017-12-11 18:29:00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IMF评估团对33家中资银行进行了压力测试,在重度宏观压力情景下,假设关注类贷款迁徙至不良贷款,33家参试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1.5%快速上升至9.1%。

MF称中国不良贷款率可能被低估 央行:被低估的余地不大

2017年8月25日,济南一家银行门前,上百老人凌晨5点排队等候取工资。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的中国信贷质量问题可能被低估、大多数参试银行在压力测试中面临资本不足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12月7日表示,“不完全认同”,但将吸收“合理建议”。

IMF在《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评估》中称,考虑到中国的银行持有的非标信贷资产敞口不透明及表外产品风险,当前的不良贷款率可能低估了信贷质量问题。IMF评估团对33家中资银行进行了压力测试,在重度宏观压力情景下,假设关注类贷款迁徙至不良贷款,33家参试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1.5%快速上升至9.1%。

对此,人民银行指出,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和处置力度,是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的重要原因。考虑到2017年以来,包括国企在内的企业利润大幅回升,许多地方政府债务也对应未来有现金收益的资产,央行认为“不良贷款率被低估的余地不大。”

IMF评估报告还显示,在重度压力情景下,大多数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存在较大的资本不足,这些银行约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37%。此外,表外理财产品也会对资本造成重大风险,许多理财产品虽未受到担保,但银行几乎都会对个人投资者的本金损失进行赔付。在压力情景下,银行支撑理财产品的成本可能相当高,一旦发生挤兑,可能使一些银行的流动性承压。 

根据IMF的测试,在重度压力情景下,即便允许银行拨备覆盖率从150%下降至50%以大幅冲销信贷损失,但由于信贷和市场风险损失,以及净利息收入的下降,参评银行整体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仍从10.3%下降至7.2%。其中,四大行和农商行平均水平仍维持在7%及以上外,大型、中型和城商行则分别从9.3%、8.2%、9%下降至5.7%、3%和3.3%。

针对报告关于压力测试的相关表述,央行也表示了异议。“事实上,根据评估团按国际通行做法开展的银行业压力测试,在极端情景假设下,占参试银行总资产65%以上的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仍能保持在7%以上,我国金融体系表现出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央行称。

界面新闻注意到,与报告主要依据银行类型和参评银行家数做出的表述不同,央行主要是从资产规模的角度进行分析。参考2016年末数据,四大行总资产约占同期商业银行总资产的46%,如果加上交通银行,五大行资产占行业总资产比重达一半。这意味着,央行口径下,大行的权重更高,所得结论受资本充足率较高的大行影响较大。

IMF评估团测试的33家银行则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8家大型银行(5家资产规模超过5万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7家中型银行(资产规模不超过5万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商行和5家农商行。这33家银行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74%。

从数量上看,在24家大、中型银行和城商行中,有23家面临资本不足,资本缺口相当于GDP的2.5%。总体上,按至少一项标准 (包括资本留存缓冲),33家银行中存在资本不足的有27家。

有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表示,央行和评估团所用口径不同,并不代表评估团说的不对。“央行的意思是行业整体问题不大,不要太过关注个别现象。”该分析师指出,“五大行的情况基本上就涵盖了行业的平均情况,中小银行的市场占比偏低。换句话说,中小银行代表不了行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近期公开表示,目前除个别股份制银行外,中国银行业经营状况基本稳定,不良贷款率维持在2%以下,一些银行甚至实现了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双降”。考虑到中国高储蓄及制度特点,很难想象会出现大规模的银行挤兑现象。

余永定还表示,资本充足率方面,由于中国政府相对良好的财政状况,即便金融机构需要补充资本金,中国政府依然有财力注入资本金。而且,由于中国的制度特点,至少对国有银行来说,中国资本充足率要求应该低于一般国家。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监管对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分别为5%、6%和8%。正常时期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分别达到11.5%和10.5%。

IMF评估团认为,虽然“发生危机时,中国可动用的资源非常广泛”,但是“要注意资源的充足性可能滋生应对风险时的过度自信。”评估团建议,在经济转型期,应有针对性地增加资本,包括设立缓冲以吸收转型过程中随着信贷收紧以及打破隐性担保后预期产生的潜在损失,以及更好地反映因复杂和不透明交易所导致的风险可能被低估的情况。 

IMF评估团还表示,在压力情景下,资本缓冲和拨备覆盖率的下降可能使银行无力或不愿维持当前的信贷增速。随之而来的“去杠杆”可能导致产出增速下降超预期,进而大幅提高财政注资成本。

对于信贷过度扩张、金融体系复杂、不透明以及隐性担保等问题,IMF评估团建议,中长期内,国家规划中弱化对GDP增长的过高预测;加强对金融集团的监管,提升前瞻性综合风险分析;谨慎规划改革次序,加强数据收集、信息共享和系统性风险监测,强化危机管理框架,确保相似产品受到一致性监管等。评估团还提出,应在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建立金融稳定子委员会,以单独承担维护金融稳定职责。

央行表示,总的来看,报告对我国金融体系的评价是客观、中肯的,所提建议对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下一步,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将结合金融体系实际情况,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过程中借鉴、吸收“金融部门评估规划”合理建议,巩固成绩,改进不足。

中国银监会表示,中国金融体系日益活跃和复杂,仍面临一定的潜在风险,中国当局高度重视并已着手采取有力措施防控风险。评估报告对进一步改进银行业监管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充实监管资源、加强监管协调等。下一步,银监会将围绕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防控金融风险、不断深化金融改革三大重点领域,持续提高中国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确保银行业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事实上,十九大以来,为防范金融风险、弥补监管短板,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在制度层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变革措施:

11月9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统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指导地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等五大职责。

11月16日,银监会就《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确立从股东、商业银行到监管部门的穿透式监管框架,对股东资质、股东与银行关联交易、关联授信管理进一步强化。

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对资管产品不再按照机构分类,实施功能监管。

11月24日,银监会就《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细化风险管理要求,规范风险计量,提高监管有效性。

12月6日,银监会就《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新引入 净稳定资金比例、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和流动性匹配率三个量化指标,对资产规模,使得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下的商业银行也得到覆盖,流动性风险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

责任编辑:东方
来源: 界面新闻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7年03月03日 ~2017年03月04日
地点:
南锣鼓巷地铁站和张自忠地铁站之间 (确认报名后,告知具体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