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阿里巴巴2.66亿美元收购南华早报 有人拿“新闻自由”说事儿

2015-12-16 09:08:53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纽约时报》表示,中国对于其在西方的负面形象一直很恼火。当局为此花重金扩展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日报》等国家媒体的国际业务。

几天前,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从马来西亚郭氏家族手中收购东南亚最重要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震动世界媒体界。昨天(12月14日),香港南华早报集团披露收购的一些细节,这次收购的价格达2.66亿美元(约合港币20.6亿元,人民币17.2亿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2013年收购《华盛顿邮报》的2.5亿美元。

阿里巴巴集团此次收购的是南华早报集团旗下的媒体资产,包括《南华早报》的纸质和网络版,杂志,出版印刷和户外媒体等业务。上周,《南华早报》已经对外宣布将撤销数字内容收费墙。根据协议,一旦收购完成,南华早报集团将向投资者派发特殊现金股利。2013年2月,由于少数派投资者持有的股票不到25%,南华早报集团的股票被停牌,此后一直没有恢复。

相较于一般的企业收购,媒体收购案往往更易引起媒体同行关注。虽然阿里巴巴表示,中国政府并未参与此次对《南华早报》的收购,但这次收购注定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色彩。

美国石英财经网站称,《南华早报》2014年的发行量约为10万份,《华盛顿邮报》收购前一年(2012年)的发行量接近50万份。《华盛顿邮报》的影响力不逊《南华早报》,但这似乎没在收购价上体现出来。这次的收购是政治考虑大于金融因素,而对阿里巴巴来说,20.6亿港元绝对是小数目。

而香港的一些人士则担心“新闻自由的空间会进一步收窄”,南早内部的“采编自主”也倍受外界关注。比如,香港记者协会就发表声明,“忧虑香港新闻自由的空间会进一步收窄,强调任何专业传媒均应以人权平等法治等普世价值,来报道和处理任何地方的新闻。”而香港《明报》14日评论称,《南华早报》诞生于中国共和革命前夕,见证了中国风起云涌的百年历史而不倒;它长于一个中国人的城市,却以英文媒体的角色建立起自己的地位,这种中英共融的特殊媒体,只能在香港出生成长。收购完成,《南华早报》的历史角色相信亦会随之终结。

有《南华早报》内部员工向德国之声表示,连日来《南早》的编采人员饱受外界舆论压力,被批评报章将被“染红”,事实上《南早》记者每天都有高质素、客观持平的报道,因此对自己与一众同事很有信心,继续捍卫新闻自由与编采独立。《环球时报》15日也引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南华早报》记者的话说,阿里巴巴虽然是民营企业,但长期与内地政府具有良好关系,所以许多《南华早报》的记者知道阿里巴巴收购《南华早报》后,都担心会影响编辑独立性。

对于上述观点,香港《大公报》的评论文章认为,今天已经回归十八载的香港,有内地财团收购港媒,多一份英文报纸去报道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新闻,绝不是什么怪事,或需要去质疑和否定。阿里巴巴是做生意的,马云更是精明的生意人,收购、经营《南华早报》不会是做蚀本生意,新老板一定会用更大的资源和更多的办法去让《南华早报》成为一份更好看、更受欢迎、更畅销的报纸,否则马云买来做什么?而只要符合报纸已有特点、优势及阿里巴巴的经营路线方针,“编辑自主”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环球时报》今天也发表社评,题为《阿里收南华早报,香港舆论何需紧张》,社评说,香港一些人的顾虑与西方的说法差不太多,比如担心阿里代表了中国政府要控制香港舆论的那只手,认为阿里与中国政府“高度一致”。而在内地,一些人的担心是相反的,他们质疑马云连续收购“二十多家”传媒、打造“阿里传媒帝国”的意图,提出这会导致“舆论失控”的可能性。

看来媒体事务在中国人的普遍看法中的确要比在西方社会里敏感得多,当这些事务的主角成为中国人时,连海外社会也会多出几分警觉。应当说马云自愿走进了“雷区”。

但评论指出:《南华早报》原来就不是政治上与内地高度对立的报纸,它被阿里收购后如能保持自己的风格,不仅香港社会乐见,这大概也是内地新闻同行们愿意看到的。

国外媒体除了关注阿里巴巴的“财大气粗”,也在“采编自主”上大做文章,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14日称,阿里巴巴同意收购的《南华早报》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最自由的地方、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媒体。因为公正地报道香港人民的观点,《南华早报》成为民众表达不满的主要窗口。

阿里巴巴的高管已誓言,新闻要保持“客观、平衡和公正”,纠正西方媒体有关中国的“错误认识”。阿里巴巴的赌注是,北京不会利用对该公司巨大的影响力来迫使其审查《南华早报》的报道。尽管近些年《南华早报》进行了自我审查,但它仍是一个重要的消息源。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蔡崇信在致《南华早报》读者的信中说:“我们的理想是把读者扩展到全世界范围。我们相信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南华早报》地处香港,拥有独特的优势。她以客观,有深度并有见解的方针报道中国。从纽约到伦敦再到报纸所在地香港,整个英语世界里只要是关心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人们,都对这样的内容存在需求。”

《华尔街日报》认为,对香港而言,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成就和一件大事。它还可以向中国的其他地区展示新闻的核心价值,即信息增加总是好过信息缺失。

美国《纽约时报》则引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的话说,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的创业创造故事有助于塑造中国在海外的形象。

刘奇葆在今年1月的一个会议上说,“我们也有许多标志性品牌和代表性人物,蕴藏着许多人们爱听愿听的故事”。他说,像阿里巴巴这样的成功故事可以成为“当代中国形象的闪亮名片”。

《纽约时报》13日称,阿里巴巴集团和中共的宣传部门现在要把这种设想进一步向前推动,但不是用中国最赚钱企业的故事来提升中国的形象,而是用它的钱和数字技术。报道称“11日,该公司宣布将通过收购南华早报集团的媒体业务来直接重塑国际上对于中国过于负面的报道。”

阿里巴巴收购一份处于困境中的知名报纸并表示要用它来提升中国的形象,这让北京那些担心中国国际声誉的人欢欣鼓舞。“这是件好事,”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专家说,“这是中国社会力量试图改变中国形象的努力。”

《纽约时报》表示,中国对于其在西方的负面形象一直很恼火。当局为此花重金扩展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日报》等国家媒体的国际业务。

在阿里巴巴进行收购《南华早报》的同时,中国政府也在争取更大的国际影响力。从举办明年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到创建新的国际开发银行,再到扩展军力,在这些方面中国政府都希望营造正面形象。

那些认为中国在西方媒体遭到不公正负面报道的政府支持者说,马云可以通过提供平衡来吸引外国读者。阿里巴巴计划取消报纸网站的付费门槛,允许全世界读者免费阅读其文章。

清华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贝淡宁)说,假如该报能让致力于对中国进行长期报道的记者在这个巨大而复杂的国家的不同地方对不同方面的生活进行报道,那它也许能提供更多的平衡报道。

不过对于《南华早报》的员工来说,除了“采编自由”,还是要关心一下饭碗满不满。前文提到的南早记者表示,对员工来说,阿里巴巴这次收购《南华早报》有利有弊。在过去几年,郭鹤年家族投放到《南华早报》的资源越来越少,为了节省开支,不时推出新措施,如减少开支及聘请越来越多兼职记者,而不愿意聘请全职记者,以致近年《南华早报》大批记者出走,报纸的水平有下降趋势。他相信,马云购入《南华早报》后,会投放更多资源,包括提高员工的福利,以刺激员工士气。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观察者网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