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人大校长的经济学反思:海外博士回国先受国情教育

2015-08-11 10:07:18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主办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活动期间,陈雨露作为主讲人接受了FT中文网的视频采访,谈到中国对西方经济学的反思。而陈雨露也提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人的兴趣也不仅仅集中在经济学专业。今年,“中国特色类专业”,比如中共党史的“招生都比往年要好”。

“‘国情教育计划’就是让我们的在海外拿到名校博士学位的、被我们引进回来的教师,找最懂得国情的这些各个部门和企业家们,来给他们集中地介绍中国基本的国情、中国基本的经济状况,然后再分期分批地让他们去挂职,挂半年或者挂一年。”日前,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长、经济学教授陈雨露接受金融时报中文网采访时,介绍了中国大学对于经济学本土化的努力。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主办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活动期间,陈雨露作为主讲人接受了FT中文网的视频采访,谈到中国对西方经济学的反思。而陈雨露也提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人的兴趣也不仅仅集中在经济学专业。今年,“中国特色类专业”,比如中共党史的“招生都比往年要好”。

陈雨露

以下为陈雨露接受FT中文网《高端视点》视频访谈的文字选编。

参与人民币问题的讨论,对你领导的大学来说有什么好处?

作为大学的校长,总是想如何从某一个角度或者某一个抓手,来推动学校的校建发展和学术繁荣。人民币是不是能够实现国际化的目标,既是一个学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举世关注的重要战略问题。而人民大学的比较优势,就在跟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这个点上,具有综合的学科优势。抓住人民币国际化这样的一个重大的长期战略问题,就能够把人大的所有优势学科都调动起来,然后推动学科的繁荣。

经济学的教育近年来备受争议,尤其是大家开始反思经济学是不是更偏数理化,在实践中到底有多大用途。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中国人民大学又是怎么做的?

我个人认为有三个观点值得我们重视。首先是“道”和“术”的关系。我们中国的传统经济学教育在数理上弱,但是它非常强调“道”的东西。也就是说,更加注重经济的规律,经济按规律办事。它在具体的计量定价模型上缺乏手段,但这是属于“术”的层面。

“道”和“术”的关系处理好,那就是说我们讲的如来佛和孙悟空的关系处理好,就是我把这个“道”的手掌心把握住,那么“术”的东西,孙悟空在上面怎么跳也跳不出手心,这就行。这是一种很好的关系。

其次就是怎么能够联系中国的实际。现在我们也在注意到这种现象,就是很多学校引进了很多海外的学习归来的青年学者。针对这些青年学者,我们做了一个“国情教育计划”。

什么叫“国情教育计划”?

“国情教育计划”就是让我们的在海外拿到名校博士学位的、被我们引进回来的教师,找最懂得国情的这些各个部门和企业家们,来给他们集中地介绍中国基本的国情、中国基本的经济状况,然后再分期分批地让他们去挂职,挂半年或者挂一年。在这个过程当中,让他们尽快地能够了解中国的实际,同时能够把握住根据中国的问题,利用他们在国外学到的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来做中国问题的研究,让他们尽快实现本土化。

同时,他们研究出来的成果可以到国际学术舞台上,去介绍中国发展的道路,中国的案例、中国的经验。因为这些青年学者,他们的外语好,也懂得西方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他一旦把中国问题研究透了,他们就可以去向世界说明中国究竟是怎么回事。

从皮凯蒂写的《21世纪资本论》可以看到,皮凯蒂在美国受过很好的经济学教育,同时也在欧洲工作很长时间,他对整个西方的体系非常了解,他们也在进行反思。也就是说,为什么基于西方的经济理论、西方的研究方法来指导的政策,最后使得西方的收入差距反而变得那么大?这个问题为什么变得更加的严峻?人民的幸福感在逐渐地减弱?所以说,这个跟人类发展目标来讲越来越有偏差。我觉得这是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

这就说明西方经济学,他们自己也在改革自己的经济学,所以他也从一些本质的问题上,对经济学究竟是为什么服务的,从价值的追求和判断上,进行反思和调整。

那么,是不是说中国的学生就没有必要去看国外的原版教材了?

不是。我说的这三个方面,主要是指我们经济学教育的现代化要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是要真正实现,沿着“中为体、西为用”的这样一个原则,去建设我们的现代经济学体系,而不是说让它倒过来。

让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的本地实际,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你觉得怎样才是最好的方法?

中国的经济发展中面临很多大的问题,就是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诸多大问题。谁能解决这些问题,谁就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能够站得住的,必须要由它来作为导向。而不是说,看你在英文的学术体系当中发多少论文,以此作为唯一的、判断学者水平的依据。

您前一段时间应该在负责招生的工作。中国股市去年的大涨,似乎让好多学生和家长在填志愿的时候,更愿意从别的专业转到经济金融相关的专业。你有这种感觉吗?

还不是特别明显。我觉得,现在的考生和考生的家长,对于报考专业也逐渐变得比较理性。原来的话,是一时什么热就选什么。现在看来,我们今年的报考,传统热门专业还是保持稳定。同时也看到,像社会工作,包括我们新开的项目PPE——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的一个跨学科专业,也非常受欢迎。以哲学为主打学科的这样一个新的招生专业,包括人大的党史专业,今年的招生都比往年要好。

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一个新变化。既反应了考生和家长逐渐变得越来越理性,也显示出这些根植于中国文化、文明沃壤的中国特色类专业,比如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这样一些专业越来越让大家感觉到应该去研究,应该去学习。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FT中文网
相关推荐: 陈雨露经济学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