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德国网红:现实生活中 德国人跟中国人差不多

2021-10-21 22:13:29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对于精通信息舆论战的西方媒体来说,抹黑一个“不听话”的对手很容易,任何一个矛盾点都可以被用来炮制数不尽的谣言,他们还美其名曰“言论自由”。然而,当一些人选择不被套路,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对于谣言的不同观点时,却遭到诸多莫名其妙的打压。

德国网红:媒体上的反华是假象,现实生活中,德国人跟中国人差不多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赵瑜莎】对于精通信息舆论战的西方媒体来说,抹黑一个“不听话”的对手很容易,任何一个矛盾点都可以被用来炮制数不尽的谣言,他们还美其名曰“言论自由”。然而,当一些人选择不被套路,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对于谣言的不同观点时,却遭到诸多莫名其妙的打压。《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三位在国内外社交平台上均有一定知名度的视频博主,他们的故事再次印证了西方媒体“选择性报道”的虚伪嘴脸。

“媒体上的反华情绪是假象”

海雯娜(Navina Heyden)是一个喜欢中国语言文化、对中国社会充满好奇的德国女孩,她经常在推特上分享有关中国的信息,在微博上也有不少粉丝。但她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德国《世界报》此前发表的一篇污蔑她是“中国宣传特务”、已被德国法院判为败诉的报道,居然获得了德国最著名的新闻奖项之一——“德国新闻记者奖”。

1、

在海雯娜看来,《世界报》报道的获奖,并不仅仅是评奖委员会的一次“失误”或“疏漏”,而是德国媒体行业中鲜为人知的腐败。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给“德国新闻记者奖”评奖委员会写信申诉,但迄今没有接到任何回音,“没有任何一个评委对这个问题发表评论,也没有任何人对被污蔑的我表达过任何一点同情。”

她认为,提名这篇文章的人应该很清楚她和《世界报》的诉讼,只需要搜索一下就可以很容易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但他们没有这么做。

此事让海雯娜对德国舆论场和媒体界非常失望。“这个领域的主要氛围就是奖励、鼓吹那些批评中国和俄罗斯的文章和人。这和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也非常吻合。”她这样对记者感叹道,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德国人正对主流媒体感到越来越厌倦。

因此,海雯娜一直在致力于通过自己的网络影响力化解中德民间的一些误解。“有很多中国人的误区,就是把德国的政策当成是德国人思想的反映。其实他们不了解德国是怎样运作的。你问德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大部分人其实是不太关心的,能说出来的也是在重复媒体告诉他们的那些东西。德国的外交政策,德国民众是全程无法参与的,我们选举一个政党的时候,也是看他们的对内政策,而非外交政策。”

海雯娜不久前曾在自己的微博账号上这样写道,现在德国民众对中国的一些反感,完全是媒体多达几代人的洗脑造成的,而这个过程从二战结束后就开始了。德国是冷战时期对抗的前锋,因此美国对西德和其他盟国的民意操控非常猛烈。

她同时建议,中国民众也不必过于强调和西方“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那样其实是中了美国的圈套,他的朋友越来越多,你的就越来越少。相反,你应该强调德国与中国在社会主义、气候变化认知、科学精神、对话解决分歧、敬重历史、反对特朗普式的民粹主义、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一致性。”

海雯娜以自己的经历举例说道,“在推特上我一直都在为中国发声,自己就在这种同反华者交锋的第一线。我很清楚,强调自我正义,不论你有多正确,到最后都会演变成了自说自话。我刚使用推特的时候没有经验,使用了很多挑战德国社会主流认知的话语,我认为我的观点深刻鲜明,具有合理性,但是很多德国观众并不接受。我希望中国朋友可以吸取一些我的失败的教训。论战只有在有中立第三方还没有预设立场的情况下才有意义,一对一的互相争辩没有任何意义。”

“我的初衷是希望让更多的中国朋友了解真实的德国和我们,并不想滋长任何对抗性情绪”,海雯娜说,许多社交媒体上的德国反华情绪只是一种假象,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中国人和德国人没有很大差别,“比如我和中国人、德国人都能相处得很好。”

责任编辑:东方
来源: 环球网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7年03月03日 ~2017年03月04日
地点:
南锣鼓巷地铁站和张自忠地铁站之间 (确认报名后,告知具体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