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特斯拉在美国再出致命车祸 司机车毁人亡!

2018-05-23 08:13:00 作者: 王天石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周一晚,一名34岁的男子驾驶一辆特斯拉Model S轿车,撞进加州东湾的一个池塘,当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司机已经不幸身亡!出事的轿车也已经严重损毁变形,现场十分惨烈。

520特斯拉再出致命事故 民众该对电动车多点耐心

Tesla 加州湾区再出致命车祸,深夜事故,司机当场死亡,自动驾驶是否涉及还在调查之中。民众对待Tesla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的事故态度是否该多些理性和耐心呢?

文 | 汽车产经网 王天石

美国时间5月20日晚,一名34岁的男子驾驶一辆Tesla Model S轿车,撞进加州东湾的一个池塘内,当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司机已经不幸身亡!出事的轿车也已经严重损毁变形,现场十分惨烈。

不到两周前,佛罗里达刚有三名少年驾驶同一型号的轿车出事身亡,再联系近来不断发生的致死车祸,Tesla越来越受大家的质疑:电动车+自动驾驶技术,这样的组合到底安不安全?!

昨天晚上,在位于加州Castro Valley的Crow Canyon Road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北向行驶的特斯拉Model S轿车,在撞毁路边的白色木质栅栏后,扎进路旁的一个小池塘里,轿车损毁的部件散落一地。

因为已经是深夜,车祸发生时并没有行人目睹,打电话报警的是随后经过这个区域的一位居民,据说是因为看到地上有大量的碎片,怀疑有车祸所以才打911的。

接到报警之后,救援团队迅速赶到现场,甚至还有潜水队员在小池塘里打捞。当大家在水下5英尺的地方发现已经出事车辆时,驾车的司机被发现已经死亡。

加州公路巡逻局在调查后确认,不幸遇难的司机是来自Danville地区的34岁男子Keith Leung,他正是出事特斯拉的车主。置于车祸发生的原因,是否是因为超速,或者酒驾、毒驾等,当地警方表示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当地居民表示,事发路段因为树木遮挡视线和公路有坡度等问题,加上过往司机经查超速行驶,所以常有车祸发生。

Tesla接连发生致命事故

和歌手女友的新恋情曝光,让马斯克最近赚足了曝光率,但是,让他的名字登上媒体头条次数更多的,是特斯拉近来频频发生的致命车祸!

今年3月23日,一辆价值$79,500的特斯拉 Model X,在加州湾区101和85高速交界时,突然撞上隔离带,随后爆炸起火。司机是38岁的华裔苹果工程师黄某,他在送医不久后因抢救无效被宣告死亡。

据湾区消防队说,由于特斯拉使用锂电池而非汽油的特殊性,大家花了6个小时才完成了现场的清理工作。据死者的遗孀透露,丈夫生前曾抱怨过,特斯拉的自动导航仪,好几次让车子开向冲上防撞栏。

除此以外,本月8号,佛罗里达州的3名18岁高中生,驾驶特斯拉Mode S撞上了路边的混凝土墙,随后轿车迅速起火。目击者Groshart表示,当时火势之大,直到烧干净了才彻底熄灭。

车祸发生时,坐在后座的Alexander Berry被甩出了车窗,侥幸逃生,而前排的两个年轻人Riley和Monserratt被大火吞没,不幸遇难。

今年5月15日,一辆特斯拉电动车在瑞士一条高速公路上撞上隔离带之后翻车,随即起火,驾驶员当场死亡。当地消防部门表示:当锂离子电池受到剧烈碰撞时,可能会触发一种名为’热失控’的现象,其温度将无法阻止地迅速提升。但同时也说,还没有足够证据表明,电池就是车辆起火的原因。

Tesla到底安不安全?

接二连三地出命案,不少人开始质疑特斯拉的安全性,甚至连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也介入,针对近期的事故发起调查。

特斯拉也不会坐以待毙,对于自动驾驶功能Autopilot的安全性,公司也列举了一组数据:在美国,汽车死亡率是每8600万英里1次,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是每3亿2千万英里1次,也就说开其他车死亡概率是特斯拉的3.7倍!

昨晚Tesla车祸的真正原因还在调查之中,是否是由于Tesla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导致的死亡悲剧,目前也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民众和媒体对Tesla的关注是远高于其他品牌汽车的。

在世界各地每天发生的交通事故甚至是恶性死亡事故都数不胜数,为何涉及到Tesla的严重事故就会受到铺天盖地的报道呢?Tesla本身的高科技+高端定位诚然是原因之一,还有便是民众目前对于纯电动汽车技术、电池管理和安全技术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不信任。

如果把每天发生在全球各地的每一场车祸都作为一则新闻来报道的话,从概率论的角度就可以轻松发现Tesla绝不会是占据高频的关键词。但是以Tesla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技术以及相关的技术伦理讨论则一定是占据高频的新闻关键词。

资本疯狂砸向未来出行的“技术淘金”热度目前已经趋于平缓和理性,大众视野中的纯电动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也逐渐从未来世界的“神坛”和科技末日的“噩梦”走出来,心平气和地走入当下生活,被慢慢接受,被理性对待,被宽容理解。

技术的爆炸可能是在一瞬间,但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无法瞬间打破物理规律和工业发展的客观条件。所以,给予新技术更多的耐心和时间,应该是眼下对待未来最礼貌和最理性的期待吧。

责任编辑:东方
来源: 汽车产经网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