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只为一句承诺 自贡董家三代人为恩人守墓118年

2017-04-06 10:31:30 作者: 徐昭磊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颜蕴山在去世前曾嘱托董光明,希望他在其去世后,能回老家为其守墓。董光明为报答颜蕴山的恩情,便许下了为恩人守墓的诺言。为此,颜蕴山专门在老家为董光明休憩了房屋,并赠予他数十亩良田。

董昭君老人

在自贡市荣县的高山镇,沿着曲折颠簸的山路一路前行,山头上除了几处稀疏的树木和竹林,剩下的尽是杂草丛生的田土,周围人烟稀少。绕过一棵有着百年树龄的黄桷树,被当地人称作董三公的董昭君老人就住在树后的老屋里。

100多年前,为了一句承诺,董昭君的爷爷举家迁到这里居住,守护着不到200米外的一座坟茔。爷爷百年后,守墓的重任交到了董昭君父亲手里。父亲去世后,董昭君又接替父亲成了守墓人。

光阴似箭、时光荏苒,眨眼青丝白发。第三代守墓人董昭君已经年逾八旬,当年的老屋已经破旧不堪,厅堂和右侧偏房已经废弃,没有使用。如今董昭君的新家在老屋前方20米远处,是一座砖房,老伴住在哪里。

而董昭君老人则坚持住在老屋左侧偏房,在这里一张木床、一把椅子和书桌,陪伴着他守护着爷爷的那份“百年承诺”。

董昭君老人居住的老屋

守墓:高山里董家三代人守墓118年

在清明节前夕,81岁的董昭君老人专门来到山上——清理山草、腾出道路。“以便颜家的后人前来祭祖扫墓。”

往年这个时候,董昭君老人都会在清明前用刀割掉半人高的山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家走到颜蕴山坟前都要歇两次的董昭君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今年,他“偷了个懒”——一把火将道路两边的山草烧掉,腾出了扫墓的道路。

董昭君的父母育有三个儿子,他排行老三。“老大被抓去当壮丁,老二死得早,就剩下我一个孝子儿。”董昭君说,自儿时起,他就陪同爷爷和父亲,经常到距离住家约200米远的一座颜姓坟墓去看望,或清理杂草、或平整地面。每逢清明,爷爷和父亲都会召集全家人到墓前祭奠。爷爷和父亲都告诉他,那是恩人颜蕴山的墓,爷爷答应了恩人,要给恩人守墓。

几十年来,只要不下雨,每天清早,董昭君会在下地干活的时候经过坟墓,简单观察一下。如果发现有基石松动或杂草太多,他便会找来工具,除草理坟。

从董昭君的爷爷算起,董家三代人守墓已有118年。

几天前,董昭君老人将墓前的山草清理干净

讲述:那段尘封百年的恩义故事

昨日上午10时许,董昭君老人又沿着那条崎岖的山路向颜蕴山的墓走去。

随着年岁的增长,今年81岁的董昭君老人身体大不如从前,走了不到50米,就不得不坐下来“喘口气”。

在休息的间隙,董昭君老人向四川新闻网记者讲述起那段尘封了百年的往事。

董昭君的爷爷董光明与颜蕴山均出生于清代道光年间,二人从小就是好伙伴。到了清同治、光绪年间,颜蕴山到自流井(今自贡市自流井区)务工,因涉足盐业,颜蕴山发明了不少钻探盐井的工具和开凿盐井的经验,被当时的盐商、盐工们誉为“盐场鲁班”,也因此发了家。而董光明因为留在农村老家,靠放牛为生,依旧贫穷。

为了帮助董光明摆脱困境,颜蕴山特意将其带到自流井,让他当厨师,专门为颜蕴山烹饪饭菜。“颜蕴山喜欢吃烘肘,尤其是老家的,所以把我爷爷带去当他专门的厨师。”董昭君说,爷爷到颜家不久,在颜蕴山的张罗下,很快认识了一个姑娘,还成了婚。董光明结婚的时候,颜蕴山还把家乡那套100多平方米的青瓦房送给了他们。董光明的生活条件从此有了巨大的变化。

颜蕴山在去世前曾嘱托董光明,希望他在其去世后,能回老家为其守墓。董光明为报答颜蕴山的恩情,便许下了为恩人守墓的诺言。为此,颜蕴山专门在老家为董光明休憩了房屋,并赠予他数十亩良田。

1899年,颜蕴山去世,时年73岁。董光明也辞去工作,携妻儿回老家务农,为恩人守墓,直到去世。

一路上董昭君老人不时休息

坚守:为守墓曾拒绝搬到城里居住

去年3月26日,来自自贡、成都、内江、达州等地的40多名颜氏宗亲邀约来到荣县高山镇黄桷湾村7组,为颜蕴山扫墓。

在那次祭扫中,董昭君第一次看到恩人的样子。当天,颜蕴山的后人把颜蕴山的画像端给董昭君看时,老人眼眶湿润了。仔细端详后,喃喃说到:“恩人蕴山啊,你原来长得这样”。

解放前,由于战乱和灾害,当地很多人都全家外出逃荒。当时,董家也面临饥饿和死亡的威胁,有好心人劝董昭君的父亲董少荣携妻儿外出逃荒,但董少荣拒绝了。“那时候,父亲当着众人说,颜家有恩于董家,而且是父亲(董昭君的爷爷)临终前留下的话,要守好颜蕴山的墓。”董昭君称,父亲为没有违背向爷爷许下的诺言,选择留下来,坚持为颜蕴山守墓。

也许是受到爷爷和父亲的影响,守墓的承诺自始至终都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二十多年前,父亲去世前,也曾叮嘱董昭君说,“老三你住在农村,守墓的事就交给你了。”

为颜蕴山守好墓,对于董昭君来说,既是在农村住习惯了,也是为了遵守自己在父亲临终前许下的嘱托。为此,董昭君多次拒绝了儿子让他和老伴搬到城里安享晚年的邀请。

老人坐在恩人的墓前

现实:儿女均已迁出守墓将止于第三代

从老屋到颜蕴山的墓之间不足200米的距离,董昭君一路走来休息了两次。在经过田埂斜坡处时,记者先后两次试图搀扶老人,但都被拒绝,他总是笑着说,“自力更生”、“我走习惯了,摔不了。你们摔了我还不会摔”。

来到墓前,董昭君都会在坟头的一块光滑的石头上坐着休息片刻。“当年,爷爷和父亲就经常这样坐着,他们说,离恩人近些,可以好好说说心里话”。

年事渐高后,董昭君想得最多的就是在他百年后,谁会来接替他继续守墓。据董昭君老人介绍,他与老伴育有6个子女,且子女们均在县城或外地成家立业。

坐在颜蕴山坟前,董昭君老人掰着手指头把几个子女的近况捋了一遍,“几个子女中,只有老五老实些,过两年我再给他说说,看他愿不愿意回来。”董昭君老人坦言,介于现实问题,如果子女不愿意,他不准备让儿孙们继续守墓。

感恩:颜家后人尊重董昭君的选择

对于董家人为颜家守墓一事,颜蕴山第六代孙颜刚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颜家上几代老人都知道董家三代人为先辈守墓一事,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知道这件事的后人逐渐减少。直到重修族谱,董家人守墓一事又广为传开。每逢清明,颜家人到先辈墓前祭扫的时候,都会给董昭君送去许多慰问品和慰问金,以示感激之情。

作为颜氏后人,颜刚对董昭君及其祖辈父辈为颜家人守墓的行为表示感激。特别是对董家人知恩图报、三代人守墓的举动深受感动。颜刚称,根据颜家“施恩不图报”的祖训,即便董昭君之后,董家人不再为颜家守墓,颜家人也不会有半点异议,“董家三代守墓,已经是非常的仁至义尽了”。

颜蕴山在去世前曾嘱托董光明,希望他在其去世后,能回老家为其守墓。董光明为报答颜蕴山的恩情,便许下了为恩人守墓的诺言。为此,颜蕴山专门在老家为董光明休憩了房屋,并赠予他数十亩良田。

责任编辑:翟帅
来源: 四川新闻网
相关推荐: 清明守墓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7年03月03日 ~2017年03月04日
地点:
南锣鼓巷地铁站和张自忠地铁站之间 (确认报名后,告知具体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