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去汉字化还是恢复汉字?韩国又开撕了

2016-05-16 11:06:05 作者: 芮晓恒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近日,困扰多年的“去汉字化”之争,再次成为了韩国社会关注的焦点。

去汉字化还是恢复汉字?韩国又开撕了

近日,困扰多年的“去汉字化”之争,再次成为了韩国社会关注的焦点。

2016年5月12日,韩国宪法法院举行《国语基本法》有关使用纯粹韩文的条款是否违宪的公开辩论。

根据《国语基本法》第3条和第14条,“韩文是指标记国语的固有文字”,“政府机构等的公文必须符合语文规范,须用韩文书写。仅在制定总统令时,可以用汉字或其他外国文字后附括号标注”。

提请违宪审查申请的韩国语文政策正常化促进委员会认为,上述规定事实上将汉字排除在国文范畴之外,等同视为外国文字。这不仅与宪法文字本身就是韩文和汉字混用的实际情况相违背,还违背了宪法第9条“致力于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文化是国家义务”的规定。

这是“去汉字化”之争首次登上韩国宪法法院的公开辩论台。违宪之争的背后,反映的是困扰韩国社会多年的“去汉字化”之争。过去几十年来,韩文专用派和韩汉混用派各执己见,分歧巨大, “去汉字化”的争论从未停息过。

笔者认为,围绕此次违宪审查风波,韩国社会主要存在以下三大争论:

争论之一:汉字是外国语吗?

韩文专用派和韩汉混用派的第一个争论在于,汉字是韩国国文的一部分,还是仅是外国语。

韩汉混用派认为,从1919年三一独立宣言,到第六共和国宪法(韩国现行宪法),文本均系韩文和汉字混用而成,因而可以认为两种语言都是韩国的国文。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这已是韩国社会所接受的共识。就如并无明文规定首尔是韩国的首都,但所有人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一样。如果说汉字不是韩国的固有文字,那就意味着韩国的最高规范是用外国文字书写的。

首尔大学国文系名誉教授、前国立国文院院长申载起表示,文字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就像英文字母被英美国家所广泛使用那样,汉字作为东亚地区的共有文字,当然也是韩国的“国字”。还有许多韩国学者认为,汉字虽然源于中国,但也是韩民族业已使用了上千年的文字,包括《八万大藏经》到《朝鲜王朝实录》等在内的绝大多数韩国古籍均系汉字书写,而且韩国还创造了乫、乭、乷、畓等100多个独有汉字,汉字当然也是韩国国文的一部分。

但韩国政府主管部门文化体育观光部坚称,只有韩文(Hangul)才是韩国的唯一国文,无法接受汉字也是韩国国文的说法。

普通韩国民众对此也是意见不一。多数网民称,汉字既然与外国文字并无二样,那的确应该算是外国语。但也有不少网民表示,韩国国民在户籍中登记的姓氏100%都是汉字,如果将汉字认为是外国语,那就意味着连自己的姓氏都是用外国语记载的,这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去汉字化还是恢复汉字?韩国又开撕了

韩国复建光化门恢复汉字牌匾

争论之二:韩文是否离不开汉字?

第二个争论在于,韩文是否需要与汉字混用或并记,还是只用韩文完全没有问题。

尽管并无精确统计,但一般认为,现行60-70%的韩文字属于汉字词,同音同字但异义的情况十分普遍。

以韩文“  ”一词为例,该词在字典中对应史记、士气、诈欺、死期等多达20多个汉字词,而且每个汉字词的意义都各有不同。韩汉混用派认为,只有同时标记相对应的汉字,才能准确理解掌握该词的意义。近期发生的两个事例,就很有典型意义。

5月12日起正式在韩国上映的犯罪悬疑电影《哭声》,讲述了在一个安静小村庄所发生的惊恐故事,首映当天就击败《美国队长3》雄居票房榜首。但由于电影名字的韩文,与地名——全罗南道谷城郡的韩文完全一致,谷城郡的民众非常担心电影的上映会对该郡带来负面影响,因而强烈要求电影制片方在宣传海报中务必同时加入电影名的汉字“哭声”,以示电影中的场景与谷城郡毫无关联。

另一个事例则发生在韩国国会。2003年以来,韩国国会议员的名牌逐渐由汉字改为韩文,目前几乎已经很少有国会议员还用汉字名牌。不过据韩国媒体报道,新当选的韩国第20届国会议员金成泰和金圣泰的韩文名字恰好一模一样。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两人的名牌都用韩文,很容易出现“同名”所带来的混乱。经协商,前辈议员用韩文,后辈议员则用汉字名牌,以示区分。

韩汉混用派学者认为,鉴于韩文中70%以上的单词是汉字词,从国民的基本教育课程到日常语言生活,全方位去汉字化行为,不仅容易导致沟通交流混乱,更是将国民推向“汉字文盲”的愚民之举。

韩文专用派不以为然。该派学者认为,只有研究历史或法律人士才需要学习汉字,因为若不懂汉字,在读历史典籍和法律条文就如同读天书,但对于其他人来说,汉字并不是必需品。不少韩国网民也认为,平时工作、生活,只用韩文完全没有障碍。反而是汉字的混用,使得原本简单的文章复杂化,增加了阅读难度。

韩文专用派还认为,随着韩流走向世界,韩文的优越性也广受世界瞩目,韩文离开汉字就难以准确表达和理解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韩文字文化联盟常任代表李健范表示,在经合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中,韩国学生的排名一直位居前两位,充分说明韩文专用政策并未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去汉字化还是恢复汉字?韩国又开撕了

争论之三:是否有必要恢复小学的汉字教育?

第三个争论在于汉字教育的重要性,汉字教育是否需要从娃娃抓起。

自上世纪70年代的“去汉字化”潮以来,韩国公立小学教科书中已经完全没有汉字,初高中汉字教学也改为选修课而非必修。这一举措,让韩国一代人几成“汉字文盲”。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韩国有识之士关于恢复小学汉字教育的呼声始终没有停止。金大中政府时期,13位韩国前教育部长官联合上书,建议重开小学汉字教育。李明博政府时期,20位辈分、政见截然不同的韩国前总理在《敦促在小学教育中实施汉字教育的建议书》上联合署名。他们认为,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错误文字政策,使国家陷入文化危机。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小学正规教育中,应让学生分阶段学习汉字;不应将汉字视为外语;汉字应和韩文一起被视为“国字”来实施教育。

大部分韩国民众也支持小学教育中加入汉字学习内容。李明博政府时期实施的问卷调查中,高达89.1%的韩国家长认为,有必要从小学时期开始实施汉字学习。

但韩文专用派认为,汉字教育与英文、计算机等教育一样,属于“修养”课程范畴,不是小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常识内容。在小学阶段学习汉字,只是增加学生的负担,不能带来任何益处。

时至今日,韩国政府的文字政策依旧摇摆不定。2014年,韩国教育部曾发布征求意见,计划从2018年起在小学教科书中实施“汉字并记”政策,因韩文专用派的强烈反对最终被迫保留。

但韩国民众早已用自身行动做出选择:尽管在公立小学教材中汉字几乎绝迹,但在广大的私立补习班,汉字教育却大行其道。一份数据统计显示,高达98%的韩国小学,通过体验课等形式事实上开展汉字教育。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宪法法院将在听取双方的辩论之后,择日审理宣判。从目前情况看,在经过几十年的“去汉字化”冲击下,恢复汉字的原有地位恐并非一件易事。

但完全的“去汉字化”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毕竟上千年来的使用习惯,很难完全被去除。即便到今日,被从“汉城”改为“首尔”的韩国首都,最畅销的韩文报纸《朝鲜日报》、《东亚日报》依然沿用汉字报头,韩国景福宫的正门光化门仍高挂汉字牌匾。

责任编辑:翟帅
来源: 观察者网
相关推荐: 汉字韩国韩文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