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习大大提出争当“改革促进派” 干部们在顾虑啥?

2015-07-24 09:01:43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调查中,很多基层干部表示,改革促进派的倡导会不会沦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政治口号,“改革促进派”干部是否真的可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同,这是他们的顾虑所在。7%的受访者对“改革干部正遭遇断层现象”这一观点持不认同的态度,认为改革干部在新老人员的交接和分配方面并无突出的问题。

【学习小组按】

从5月到现在,从政治局会议到赴外地调研,经济形势一直是习近平关心的话题。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结构转型升级的今天,对很多干部来说,新的政治经济生态,确实是一个需要逐渐适应的过程,他们需要新的工作思路、新的工作方法,来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

中央深改组第12次会议上有一个词引人注目——“改革促进派”:“会议强调,要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

不过,也有一些干部认为,还有一些客观情况是争当“改革促进派”的障碍,使他们心存顾虑。《人民论坛》杂志最近就做了这样一份调查。在8000多份收回的问卷中,有一些耐人深思的结论: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比例不到40%”,受访群众最反感的是“改革谋利派”、应当明确把改革列入干部考核,等等。

这些结论,值得我们深思。学习小组今天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调查:争当“改革促进派”,干部有哪些顾虑?

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比重较低

71.1%的受访者认为不到40%

在“据您的接触和了解,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所占比例大致为多少”的问题调查中,71.1%的受访者认为在40%以下,认为在40%-80%的受访者占26.3%,认为在80%以上的仅占2.6%。由此可见,受访者普遍认为当下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在干部群体中的比重相对较低。

在调查过程中,有受访干部表示,“从严治吏,使有些干部顾虑太多不敢干了”。

也有受访的普通公众表示,“从改革效果来看,虽然户籍改革、教育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等都有所推进,干部队伍的整体态度、风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老百姓看病难、上学难等难题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这说明干部对改革的积极性仍有待提升”。

领导干部对待改革的态度是影响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改革实效的取得需要更多的党员干部勇于开拓,有所作为。

难当“改革促进派”的十个顾虑

62.6%的受访者顾虑最大的是“‘枪打出头鸟’”

调查结果显示,“‘枪打出头鸟’,‘能官’不一定有好下场”位居首位。这反映出大多数官员的顾虑所在。

一,“改革出头鸟”不好当。一位基层干部谈到,“改革利益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一旦出现群体性事件,处理不当就会受到行政问责,搞不好连乌纱帽也没了”。

二,改革难度加大。有专家指出,“改革初期,改革可以为地方政府‘造血’,地方政府通过改革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增加地区财政收入,但当前的有些改革却需要政府‘输血’,需要政府投入资金。不少地方政府限于财力不足,而改革动力不足”。

三,对改革仍有疑虑。调查中,很多基层干部表示,改革促进派的倡导会不会沦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政治口号,“改革促进派”干部是否真的可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同,这是他们的顾虑所在。

就是否认同“改革型干部应该被重用,而不是被‘中枪’,更不应该成为改革的祭品”这一观点的调查数据来看,88.7%受访者的态度趋向于肯定(非常认同、认同的受访者分别为62.6%、26.1%)。

可见,对于改革型干部,不仅应该关注如何通过选人用人制度来发挥他们的效用、保障他们的权益,还应该明确他们未来的命运归宿。

民众最反感改革“图利派”

在“您最为反感的干部类型”的问题调查中,所列举的选项有改革“摇头派”、改革“梗阻派”、改革“观潮派”、改革“促退派”和改革“图利派”等。

受访的普通公众最反感的是改革“图利派”,占比55.3%。其次是改革“梗阻派”,占比21.1%,排名第三位的是改革“促退派”。

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以改革为幌子,勾结各方力量为自己谋私利的改革“图利派”成为公众最为痛恨的行为。某些干部借改革之名,谋私利之实,成为破坏改革的蠹虫。

同时,也存在一些领导干部不愿改革、拖拉推等、畏难而退的现象,公众对这种干部也较为反感。有受访者表示,“某些领导干部虽然没有公开抵制改革,但在其位不谋其政,‘遇见难题绕着走,碰到矛盾就溜边’,这是阻碍改革进程的毒瘤”。

如何改进?逾九成受访者认为应“明确把‘促进改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

当问及“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您认为最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时,“坚决整治用人不正之风,让官场潜规则无处可藏”占71.7%,排第一位。

“切实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占68.5%,居第二位。

“完善干部政绩考评体系,优化政绩考核的改革导向”占67.4%,位列第三。

同时,在回答是否认同“明确把‘促进改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这一问题,逾九成(91.3%)受访者认为,应该切实地将“促进改革”这一项指标融入到考核干部的体系之中。完善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才能让改革派干部思长远改革、谋全面发展。只有让更多的“能人”以合理的机制加入到中国改革的事业之中,干部的贤能与胆略方能充分地激活,中国的改革才会朝更全面、更彻底的方向推进。

时代呼唤怎样的“改革促进派”

57.6%的受访者选择“真抓实干,敢于担当”

在回答是否认同“中国民众对于改革有着极大的渴望和期待,改革促进派必将大量涌现”时,超半数受访者(52.2%)认同这一说法(非常认同、认同的受访者分别占34.8%、17.4%)。

当问到是否认同“改革型干部正遭遇断层现象”时,65.2%的受访者表示认同。选人用人的机制问题、社会广泛的认可及舆论的评价,都成为影响改革型干部热情的原因。但也有21.7%的受访者对“改革干部正遭遇断层现象”这一观点持不认同的态度,认为改革干部在新老人员的交接和分配方面并无突出的问题。

在“您认为改革促进派干部应当具备哪些突出的特点”的问题调查中,57.6%的受访者选择“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居第一位;46.8%的人选择“敢于自我革命,直面改革难题”,居第二位;排名第三位的是“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占比为34.4%。从调查结果来看,公众普遍认为改革促进派的特点和衡量标准主要是行动和心态上。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学习小组
相关推荐: 改革促进派干部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