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听司马南解析那些年的那些“气功大师”,王林有啥不同?

2015-07-21 09:10:00 作者: 董佳宁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作家陈放回忆他目睹的一场张宏堡发功会,到场副部长近20人,厅局级干部约200人,处级以下干部甚至被拒绝参与,仿佛欧洲中世纪伊始节节高攀的教会一样。

被绑上那部遮住号牌的雷克萨斯之后,气功师王林的关(fān)门(liǎn)弟子邹勇便失去联系。

再次传出邹勇的消息,是他的尸体在鄱阳湖被捞出,碎尸已无法辨认,通过DNA鉴定才得以确认。邹勇是王林曾经的弟子,交恶后,王林曾声称要用气功戳死他。

隔空戳死对方似乎是王林的得意“功夫”,对仇人司马南也是这样。不过司马南表示,“王林不是我的私敌”。

王林成名靠的是“气功”。在今天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王林看似奇怪,却是1980年代全民气功热的一个迟暮的回响。在他初入此门的80年代末,正是“气功大师”的“黄金时代”。“大师”们靠“治病”、“特异功能”甚至“灭掉山林大火”等不亚于孙大圣的技能,获得官方默许和民众追随,足足风光到世纪末。相比起来,王林变水、变蛇等把戏不能再吸引来大批信众,只能在他的繁华王府里表演给由明星、首富和官员组成的圈子。司马南在接受观察者网专访时表示,现在做“气功大师”要难得多,“今天的神功大师比当年的那些神功大师所遇到的环境更险恶,因而生存能力更强,所以我用蟑螂来比喻王林。”

观察者网曾盘点过那些比王林还“厉害”的“大师”,今天,我们深入剖析几个名气最大的“人物”,结合司马南的独家盘点,看看二三十年来,“大师”们与受众的区别和变化。

“超人”张宝胜

张宝胜生于1960年,本是辽宁本溪某铅矿勤杂工,因他自称有“非眼视觉”、“隔空取物”等特异功能,居然在80-90年代红火了十几年。

1983年,年仅23岁的张宝胜有了一些名气后被调入国防科工委507所,并被认为其功能可被用于军事目的。

《超人张宝胜》曾大量发行

那时候,“大师”凭借表演与语言,轻易就能迷住一大批人。用司马南的话说:“人的科学素养较之二三十年前提高了”;第二,“互联网信息充分交流,大师失去了神秘信息单向传播的优势。管你什么大师,管你编造什么样的来历,只要百度一搜立刻查个一清二楚。”

但在那个没有网络,信息流动缓慢的年代,张宝胜声名鹊起,频繁行走于少数退休高层的家中与国家机关。

与此同时,质疑者也开始出现,从媒体发声延伸到了现实中,与“大师”们进行“刺刀见红”的搏杀。

1988年5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科技日报》前社长兼总编辑林自新等质疑者受邀参加了一场张宝胜向国家有关部门的汇报会兼表演会,该汇报会中心内容就是鉴定张宝胜有没有从某个封闭的瓶子里取出药片、有机玻璃片或任何固态实物的能力。

汇报会开始前,主办方航天生理研究所的某位同志报告实验进程,当着现场60余人宣布了结论:“物品穿壁现象已是科学地确定了的事实”。

“汇报”正式开始。上午9:30,张宝胜拿起样品摇晃了几下,放到桌上,然后一动不动地坐到位子上。

道具是何祚庥等人经主办方许可特意制作的,包括玻璃瓶和里面装的药丸。为防止张宝胜调包,道具准备得格外严谨:玻璃瓶并不是普通药瓶,而是由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吹玻璃的老师傅特地吹的,共5个,形状古怪,并且按主办方的要求,瓶的外壁留出了小孔(以供张宝胜的“气”能够迫使瓶内物品“穿孔而出”),瓶内各放了5个药丸,以及有机玻璃片。

面对这5个不顺手的道具,张宝胜一坐就是3个小时。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观察者网
1 2 3 4 5
相关推荐: 司马南王林气功大师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