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英国小伙自称贤士君子 穿梭成都为李白写歌

2015-03-28 19:39:16 作者: 刘秋凤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作为“中英文化交流年”的西南首秀嘉宾,威尔士民谣王子Gareth Bonello第三次来到成都,带着一首“和谐成都”的原创歌曲和一张全是“李白”诗词的专辑——“不朽的诗人”。Gareth Bonello告诉记者,刚到成都,他就被成都的闲适生活所吸引,彻底喜欢上了这个城市。

给李白写歌的英国人Gareth Bonello。

给李白写歌的英国人Gareth Bonello。摄影 吴小川

麻将声、茶馆声、小贩叫卖声、街头嘈杂的车鸣声……近几日,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一个英国小伙子穿梭于成都的大街小巷,拿着小型录音机将这些声音全部录下,如视珍宝。

他不懂中文,却给自己取了一个古色古香的中文艺名叫“贤士君子”。近日,作为“中英文化交流年”的西南首秀嘉宾,威尔士民谣王子Gareth Bonello第三次来到成都,带着一首“和谐成都”的原创歌曲和一张全是“李白”诗词的专辑——“不朽的诗人”。

 为成都谱曲

  200小时市井录音捕捉最本真成都

2011年,Gareth Bonello第一次来到成都,成都的所有事物都让他觉得很新鲜。“在英国,大家下班后的休闲聚会一般都在酒吧,而成都人喜欢吃饭、散步、跳广场舞、打太极拳。英国人吃饭是各点各的,成都人会所有人围在一起吃,非常热闹有趣。”Gareth Bonello告诉记者,刚到成都,他就被成都的闲适生活所吸引,彻底喜欢上了这个城市。

在一个老外的眼中,成都是什么样子?Gareth Bonello用了至少200个小时的录音来描述。在他的录音机里,有成都早晨小贩卖包子的声音,茶馆人们喝茶闲聊的声音,街头老人下象棋时棋子的碰撞声,天府广场红绿灯路口车辆的嘈杂声,宽窄巷子街头艺人的乐器声,人民公园里的鸟鸣声,昭觉寺的诵经声……从早到晚,他拿着一个小型录音机,用了6周的时间穿梭在成都的街头巷尾,捕捉成都的呼吸和脉动。

“我想用这些声音创作一首歌,让没有来过成都的人听到后想来成都,让在成都的人听到后能会心一笑。”Gareth Bonello告诉记者,他的创作初衷就是向外界传达自己眼中的成都。“和谐成都”这首歌没有歌词,融入了很多成都街头的市井声效,来体现最本真的成都。

  给李白写歌

  茶馆里看李白诗集不担心理解偏差

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古诗词含义,中国人或许也不熟悉,对于Gareth Bonello则更有难度。为了搞懂李白的诗词,他经常坐着茶馆,抱着一本李白诗词的英译本“死磕”。“每一种版本的翻译都有很大区别,有些甚至完全不一样。”Gareth Bonello说,他只有对比各种版本,结合自己的理解,梳理一个综合的释义。

“访戴天道士不遇”是Gareth Bonello最喜欢的诗之一。“诗中李白去寻找道教的真谛而不得,这说明大智慧不是主动寻找就能得到的,到了某个适合时机,大智慧会自动降临到你身上。”他认为,这种东方式的哲学和自己从小接触的西方哲学有很多不同之处,非常有意思。

作为威尔士本土音乐人,他在成都寻找灵感,为李白做一张《不朽的诗人》的专辑。其中的《山中问答》是他最喜欢的歌曲之一,这首歌的灵感来自李白的两首诗歌《访戴天道士不遇》和《山中问答》。随着李白走进大山深处,寺庙的钟声越来越模糊。歌曲从年轻李白为寻找灵感为出发点,翻越千山万水只为寻觅山中的隐士却久寻不见其踪影,但是他并没有为此伤心,反而在与世隔绝自然大道中自我反省并领悟到大道的含义。

“我并不担心对李白诗词理解有偏差。”Gareth Bonello坦言,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创作的歌曲所表达的就是一个老外眼中的“李白”。和李白诗词一样,威尔士古老民谣也喜欢寓情于物,这让Gareth Bonello觉得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

责任编辑:齐鲁青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相关推荐: 李白写歌英国小伙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