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IS男成员回避与女性家人共处一室

2014-12-10 23:03:00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这次来土耳其,是为了“伊斯兰国”——那个风头正劲的极端组织。有明确信息显示,“伊斯兰国”持续在土全境组织招募,且投奔它的“圣战者”几乎都从土耳其入境叙利亚。

18728703_2014082208230788558300

克里米亚危机揭开西方与俄罗斯“新冷战”序幕,“伊斯兰国”崛起“将中东恐怖主义带入3.0时代”,马来西亚航班两起事故扑朔迷离,中日外交纷争借元首“握手”有所转圜……回望2014,国际风云变幻,大国皆不易,多方竞争急。从即日起,环球时报陆续推出年终系列报道文章,与读者一起总结,一起回味。本文是该系列的第一篇——本报记者走近“伊斯兰国”。

她的儿子加入了“伊斯兰国”

在土耳其的第一个清晨,《环球时报》记者被清真寺宣礼塔上的大喇叭叫醒。抓起床头的电子表,伊斯坦布尔时间凌晨5时,天还昏黑。

记者这次来土耳其,是为了“伊斯兰国”——那个风头正劲的极端组织。有明确信息显示,“伊斯兰国”持续在土全境组织招募,且投奔它的“圣战者”几乎都从土耳其入境叙利亚。

到伊斯坦布尔的第一天,记者乘车从苏丹艾哈迈德区往西北方向去。向导奇切克说,这一带是伊斯坦布尔最保守的城区,不少叙利亚难民暂居此地。半小时后,在巴吉拉尔区,记者见到了中年男子艾哈迈德,他决定和记者谈谈“伊斯兰国”的事。艾哈迈德谨慎地换了几家咖啡馆才坐下来,说话间不停旁顾左右。

艾哈迈德是个虔诚的穆斯林,他一度对“伊斯兰国”持有好感,后来他从新闻中看到了“伊斯兰国”的残暴和血腥。艾哈迈德说,“伊斯兰国”在偏保守和贫困地区有很强的动员能力,对社会底层缺乏生活保障和精神寄托的青年尤其有吸引力。“这些孩子有的吸毒,有的有家庭问题,极易被‘伊斯兰国’的激进宣传所鼓动。”这番说法,记者从埃米奈那里得到证实,她23岁的儿子两个月前加入“伊斯兰国”武装。

记者的中间人,一名土耳其同行曾帮过埃米奈,很受她信任。但对于见记者,埃米奈仍是几番挣扎,最后一刻才答应下来。见面地点安排在法提区一家老餐馆,离埃米奈的住处很远。 

埃米奈五十多岁,穿黑色长袍,走路一摇一摆的,是那种上年岁的温和土耳其妇女的样子,不容易记清相貌。她拿出手机给记者看她儿子的近照,照片是对着电脑屏幕上的社交网站“脸谱”页面拍下来的。年轻人黑色卷曲短发,无须,右臂抬起,食指指向天空。记者认得这个手势,代表“伊斯兰国”。

埃米奈不让拍照,甚至不告诉记者她儿子的名字。暂且称他穆斯塔法,这是土耳其穆斯林常用的男性名字。

“(穆斯塔法)是个好孩子,很有礼貌,总是把快乐分享给身边每一个人……他没有父亲,中学就退学了,有点抑郁……以前他长期服用一些精神药物,上半年接触‘伊斯兰国’后,药不吃了,人又亢奋又忙碌……”埃米奈眼看着穆斯塔法发生变化,“他不再去清真寺做礼拜,因为‘那里的伊玛目都是政府指派,是对真主不忠诚的人’,他还开始回避和大家庭中的女性共处一室。”

从那时起,埃米奈就预感终有一天穆斯塔法会离开,但她毫无办法。在餐馆昏暗的角落里,埃米奈在记者面前流下眼泪。她颤抖着手,再次拨打穆斯塔法的手机,关机。过去两个月,她几乎每隔一小时就打过去,大多时候关机,偶尔通了却没人接。

“伊斯兰国”在1700万人口的伊斯坦布尔是个隐晦的存在。这里生活着世俗派精英、保守穆斯林、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库尔德人、库尔德民族主义者、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这里多数穆斯林厌恶“伊斯兰国”,但库尔德工人党的左翼组织在城郊杀掉一名“圣战者”后,人们又担忧冲突被带到土耳其境内。 

伊斯坦布尔大学巴耶塞特校区旁,一间书店售卖“圣战”主题书籍。书店老板认为,人们对恐怖组织定义不同,“如果非要把流血归咎于谁,那应该是无耻的北约和躲在它屁股后面的那群阿拉伯半岛的君主们。”

站在飘荡的黑白旗对面

记者决定去土耳其南部看看。通过印尼一家智库,《环球时报》记者拿到一些印尼“圣战”分子从土耳其南部进入叙利亚的线索,其中一名加入“伊斯兰国”的印尼籍穆斯林甚至表示可以聊聊。

土耳其东南部省份尚勒乌尔法,和叙利亚北部的拉卡省接壤。今年6月“伊斯兰国”宣布建立“哈里发国”,“首都”就选在拉卡。尚勒乌尔法正南50公里,边境城镇阿克恰卡莱对面的叙利亚边检站,飘荡着“伊斯兰国”黑白双色的旗帜。尚勒乌尔法西南40公里,边境城镇叙吕奇紧靠激战中的叙利亚城镇科巴尼。密集的枪声近在咫尺。

听说记者要去东南部,向导奇切克吓坏了。对很多土耳其人来说,东南部是禁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里充斥着库尔德抵抗者和土耳其政府军的战火。行前一天,奇切克警告说,“伊斯兰国”正在尚勒乌尔法边境搞自杀式袭击。见机票已定,她又要求记者束起头发,穿深色衣服。“不要相信任何人”,她叮嘱道。

飞机在尚勒乌尔法降落。记者乘出租车进城,让人意外的是,城里很平静,街市很热闹。热情的人们见到记者这样稀罕的“远东面孔”,纷纷打招呼:“你从哪里来?”坏消息是,记者约好的向导突然断了联系,想在这里找一个能说英文的人,真不是件易事。日程很紧,记者决定临时雇司机试探性地往边境去,结果在距边城阿克恰卡莱10公里的古村落哈兰,碰到了一个会讲土耳其语、阿拉伯语和半吊子英文的人,答应和记者去边境走走。

前面提到的那名印尼籍“圣战者”就曾提议和记者在阿克恰卡莱见面。叙利亚内乱之后,土叙边界过去熙熙攘攘的边贸景象早已不在。现在,阿克恰卡莱对面是“伊斯兰国”领地。站在铁丝网前能看到对面的叙利亚小镇塔拉比亚,“圣战”分子从土耳其进入叙利亚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这个小镇。边检站封了,只有边民可以在白天规定的时间出入。记者看到对面被炮弹炸毁的建筑和一面飘扬的“伊斯兰国”黑白旗帜。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环球网
1 2
相关推荐: 家人成员女性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