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南水北调写协作篇:产业对接之困

2014-11-13 18:03:27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对口协作进行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背后是一连串的统计数字:工程造价、移民规模、环保投入、淹没的土地面积、关停的企业数量、库区财政减收增支……正是因为库区的牺牲,才有了受水地的滋润,对口协作与支援也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在国务院、北京市有关对口协作的相关表述中,均提到了到2020年,通过对口协作促进水源区生态型特色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以往其他水源地的发展来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平衡,始终是尚待有效探寻答案的课题,丹江口库区也不例外。

从北京市政府发文与河南省6县、湖北省10县正式缔结“一对一”协作关系以来,仅仅经历了5个月时间。在公共事业对接方面,“1+4”的规定动作尚易完成,且已经开展,如何让最具直接经济带动作用的产业对接顺利开展,还需要政府搭台,市场做主。

产业对接之困

□ 本刊记者郭铁王丽

陈斌的名片上印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湖北丹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另一个是湖北丹江口润京水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经营领域,却折射出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一个污染企业的转型历程。

2013年7月,作为丹江口市引进的第四家水资源加工利用企业,投资1.6亿元的润京水业生产线生产出了第一批瓶装水,水源即来自丹江口库区底部。投产一年来,润京水业年产值不到3亿元,为库区下岗职工、转型农民提供了600余个就业岗位。

“如果能把北京市场打开,仅北京地区就能做出10个亿产值。”陈斌说。可就在几年前,他所负责的包括黄磷化工在内的三家大型化工企业,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被迫关停,总损失达30多亿元,2000多名员工随之下岗。

因移民搬迁,丹江口市农业总产值减少3.6亿元;工业淹没或受影响的企业达120多家、总产值近10亿元,波及职工近万人。如何招商引资并带动当地就业,成为丹江口市及诸多水源地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京鄂、京豫对口协作过程中的难点所在。

最迫切的需要

早在中线工程开工时,陈斌就得知了工厂要关停的消息。尽管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可当机器、土地陆续被变卖,经营了26年的企业关上大门的一刹那,陈斌心里还是五味杂陈。同样不能接受这一结果的还有员工们,“有的员工已经四五十岁了,面对下岗,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没办法”。

事实上,黄磷化工只是丹江口市100多家关停的污染企业之一。丹江口市发改局副局长王兴用三个“最”来形容丹江口市在全国县级市中的处境:“生态保护压力最大,生态修复任务最重,产业转型压力最大。”

丹江口库区面积为1050平方公里,初期工程和随后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淹没丹江口市土地面积455平方公里。1990年以来的20年是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黄金20年,但自2003年库区“停建令”下达以来,丹江口市经济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丹江大坝一期建设以水电为主,丹江口市的发展主要依靠能源;现在进入二期工程,丹江大坝不再以发电为主,转为调水,没有电了,企业只能关闭。有人说要抓住南水北调这一机遇,但我个人觉得这对丹江口市来说可能不是一个机遇。就算北京不用水,我们也应义无反顾保护水质,但保护就必须做出牺牲,什么都要为环境和生态让路。”王兴说。

为支持企业转型,丹江口市给予关停企业一定的补偿,润京水业也因此拿到了政府无偿划拨的100亩生产用地。但在陈斌看来,补贴力度与企业损失相比,“肯定补不回来”。

陈斌曾是丹江口市南水北调中线移民搬迁外调副总指挥长,回忆起那段经历,他深感“工作真的很难做”,“老百姓不愿意走,企业不愿意关停。我们当时给老百姓割麦子,天天帮他们做事情,老百姓连门都不让进。我们丹江口市的政策是企业搬穷,移民搬富。要员工走,企业得想办法掏钱给他补偿。”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民生周刊
1 2 3 4 5 6
相关推荐: 协作产业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