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北大博士抄袭国外论文被曝光 北大:查实后将处理

2014-08-24 12:32:50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几年,学术造假事件屡屡见诸于媒体。往远了说,2010年知名企业家唐骏被举报其论文、学历,以及数项发明专利涉嫌造假;同年,学者朱学勤1992年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2013年到今年,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学生王宇澄举报学术抄袭、科研剽窃,相关部门随后介入调查。

媒体和公众之所以对学术造假给予极大关注,大概是因为学术和科研代表着最先进最超前的知识,在部分层面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

正因为如此,对于这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行为,舆论往往都表现出零容忍,强烈谴责严厉处罚。而最近,学术期刊也开始对“学术造假”痛下狠手了。

8月17日,新闻传播类知名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罕见刊登了一则《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公告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于艳茹,读博士期间于2013年7月于该刊发表的论文构成抄袭。

学术期刊公开刊登抄袭公告,在国内实为罕见。公告一经曝光就在网上引发热议,多位学界知名人士在微博上公开呼吁严惩抄袭者。

去年7月刊发的论文,为何一年之后才被发现和揭露是抄袭?对于这样的学术抄袭行为,当事的学术期刊又会如何处置?学术界又该怎样来防范论文造假行为呢?

公告称,经《国际新闻界》编辑部仔细比对,于艳茹发表在该刊2013年第7期的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大段翻译国外学者发表于1984年的论文,甚至直接采用外国论文引用的文献作为注释。

《国际新闻界》编辑部认定,其抄袭性质较为恶劣。《国际新闻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

陈力丹:这个抄袭几乎是全文抄袭,除了那个提要和结语是他的话,都是完全从那本书上抄的。

公告附上了两篇论文全文,并用黄色标注了于艳茹具体抄袭的内容。记者仔细比对图片后发现,除了摘要和结语部分,于艳茹几乎全文“翻译”了国外的论文,多个段落甚至一字未改,原文照译。

经多方证实,于艳茹是2008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就读博士学位,2013年7月毕业。2011年9月,她还作为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短期出国(境)研究项目”(第二批)资助对象,赴美国哈佛大学交流4个月。据媒体报道,于艳茹自北大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陈力丹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说,在刊发论文之前,期刊编辑部并不了解于艳茹本人。

陈力丹:不知道当事人,长什么样也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他背景,只知道他是北大的一个博士生,别的都不知道,你抄了就揭发,这有什么不对呀,就应该揭发。

陈力丹教授说,这次能在期刊发表多个月后揭发学术抄袭行为,也是源于一个偶然。

陈力丹:有人像我们举报,也是个研究者吧,他在研究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说我们发稿的文章怎么跟书里一模一样,于是就跟我们说,我们专门请了一位外语比较好的人再核对一下,找到原著,拿原著和他已经发表的中文一对,一看就是抄的,没什么可说的,我们就开会决定了怎么办,就这事儿。

《国际新闻界》编辑部公开了对于艳茹的处理决定:5年内拒绝于艳茹的投稿,将其论文抄袭情况公告于刊物官网,并通报其相关单位。

陈力丹教授透露,他们还同时发现了另一起造假事件,只是因为情节较轻,未予公开。他猜测,没被揭发的论文造假行为可能比被揭发的更多。

陈力丹:我感觉很可能,没有被揭发可能比揭发的还有被揭发的更多,未来的难题。

而之所以下如此结论,陈力丹教授解释,是因为学术论文造假很难鉴定。

陈力丹:他抄了一本书,我们怎么可能对所有的专著都那么熟悉,上哪查去啊,我们做不到这个本事,没有查出来,抄外国的书还是,那真是完全没有办法了,你要抄了中文的论文我们可以查对,那也得花钱,我们得用那个软件去查。但是如果你抄了外文的,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查对,专著还不是论文,更没法查对,你们怎么不事先查,想的简单了,我们只能说发生一起就处理一起吧。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刘海龙参与了《国际新闻界》的编辑部会议,他也表示,期刊的审稿流程十分严格,但仍无法完全杜绝造假、抄袭现象。

刘海龙:我们没有专门的用那个查重的软件,主要还是靠寻稿人的各个领域的学者,依他个人的经验。查重说实话在国际上也没有哪个期刊这样来做,都是那个叫做Peer Review同行评监,这个是国际期刊大家的通用做法,因为你在杂志上一旦发表出来,其实不光是这个领域内,所有人都能看到,一般我们会认为,你应该要珍惜自己的这个能力,像这个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

有网友认为,期刊给予学术抄袭行为的处罚太轻。但陈力丹表示,目前国内没有一个联合打击学术造假协调机构,期刊编辑部的权限只有这些,他们也无可奈何。

据《京华时报》微博披露,北大历史系有关负责人已经证实,于艳茹是该系博士生,现已毕业离校。对于艳茹攻读博士期间所发表论文涉嫌抄袭问题,该系高度重视,将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对其博士答辩论文重新进行核查,如果确认博士答辩论文抄袭,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截至今天凌晨,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于艳茹都还没有做出公开回应。(记者陈振玺 实习记者梁丽君)

责任编辑:郭守礼
来源: 中国广播网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