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西方争论拿俄罗斯怎么办 惊愕普京强硬表态

2014-03-20 13:41:00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3月19日,位于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的乌克兰海军总部被占领。图为乌海军官兵被迫离开基地。

俄罗斯与克里米亚“闪电”签署入俄条约令西方一片惊愕。19日,对抗性紧张继续在克里米亚上演:位于该地区的乌克兰黑海舰队总部升起了俄罗斯国旗,舰队司令被亲俄人士暂时扣押。虽然对俄罗斯的各种谴责不断从西方政客口中传出,但他们心中或许都明白:克里米亚的命运已板上钉钉。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不但遭到克里姆林宫嘲笑,连西方媒体也坦承“无法令俄伤筋动骨”,欧洲可能因为对俄天然气的依赖而无法“一刀切了自己的肉”。欧美还有舆论担心,过度制裁不但会逼俄加速“向亚洲投怀送抱”,还可能让这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朝鲜半岛和伊核问题上“对抗性说‘不’”。在他们看来,普京接纳克里米亚的演讲中听出的更多话外音是,“那个曾经的苏联帝国回来了”。“美俄重返冷战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俄罗斯学者彼得罗夫斯基称,冷战结束20多年来,美俄在互有攻守的斗争中已逐渐适应彼此路数,学会力避踩到对方红线。

 俄与西方进入“后克里米亚时代”

“莫斯科一片欢呼,基辅满是愤怒,辛菲罗波尔在流血。”克里米亚与俄罗斯签订入俄条约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9日如此描述俄罗斯、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三副截然不同的面孔。报道说,普京宣布接纳克里米亚,距离这个半自治共和国公投决定加入俄罗斯不过两天。该报另一篇文章略带失望地说,克里米亚的命运已经敲定,3个月内将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德国《柏林日报》说,北极熊已经将黑海珍珠牢牢地握在手中,西方很难再夺回来,俄罗斯已经掌握了地缘政治的先机。英国《金融时报》称,整个过程的推进速度快得令人喘不过气来。俄罗斯抢占克里米亚的举动,引发了冷战结束以来欧洲最严重的安全危机。“欢迎观看冷战第二季,”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分析师迪米特里·特列宁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这样为局势定性。

不少西方媒体认为,普京在协议签署前向议会讲话时已经表明了“坚持强硬立场的决心”。英国《卫报》称,普京的讲话主要涉及克里米亚回归的合法性,不过,此次讲话更广泛的含义在于告诉西方“俄罗斯帝国回来了”,在苏联解体1/4个世纪后,俄罗斯终于可以站起来捍卫自身权利了。文章说,普京不是什么演说家,他的表情基本没什么变化,即使在措辞变得愤怒而大肆指责时。要让他微笑,就好像要让他屈服让步一样。这个没有表情的面孔隐藏着深刻的仇恨,带来一种不寒而栗的效果。德国《每日镜报》19日的评论认为,普京的演讲充满血性和自信,清楚地传达出“他多么瞧不起西方”。德国《明镜》周刊以“强权”为题写道,普京的讲话是对西方的一次大算账,同时表明他没有妥协的空间。

法国《费加罗报》报道称,西方一致不承认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并表示对俄谴责,加入谴责行列的还有波兰、日本等国,进一步制裁措施将陆续出台。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9日呼吁加大制裁力度的同时警告西方,普京想要重写二战后的欧洲版图,“如果他侥幸逃脱惩罚,将会有其他许多国家要么直接面临俄罗斯侵略,要么受到胁迫,成为俄罗斯的奴仆”。格鲁吉亚前总统萨卡什维利的前顾问麦克尤和马尼亚蒂斯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普京在讲话中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付出的不公正高昂代价表达不满,还谴责西方伪善,这都在动摇后冷战时代的基本叙事格局。

“放狠话容易,动真格代价大”。英国广播公司给西方的强硬声音泼冷水。英国《独立报》文章称,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问题是,这对我们自身所带来的危害要大于其对于俄罗斯的危害。如果西方真想破坏俄罗斯经济,就需要削减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和原材料,这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在目前这个阶段,欧盟自身已经一团糟糕,不想再给自己的伤口上撒盐,“我们必须要现实些”。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还担心,如西方制裁加重,俄罗斯可能会加速自己的“转向亚洲”步伐。文章援引莫斯科投资分析师比尔格的话说,“俄罗斯在建设到中国的油气新管道,还探讨将输气管道一直连接到韩国。说到底,这才是俄罗斯未来的大市场。”

“德国之声”认为,西方迄今的制裁和制裁威胁毫无用处,而普京已决意走一条对抗西方的特殊道路。无论是否愿意,西方都将被迫接受这一新挑战,并表现出决心、强硬及耐久力。与苏联的冷战结束25年后,西方正同俄罗斯处在一个新的根本性抗衡之中。《纽约时报》19日题为“后克里米亚时代的俄罗斯—西方关系”的社论称,美国和欧盟可能进一步加大制裁力度,但普京基本不可能受此威胁而改变立场。俄罗斯要付出的最大代价与西方采取的措施无关。奥巴马的警告是对的,俄进一步挑衅除了导致自身进一步被孤立、削弱自身在世界上的地位之外什么也得不到。这不符合俄利益,也不符合西方利益。

还有西方媒体担心,如果制裁力度过大,俄罗斯与西方的对立和不合作会加大。德国《明镜》周刊称,克里姆林宫以“闪电战”完成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的事实。普京是否会继续扩大战果,挺进乌克兰东部仍难判断。英国路透社分析说,尽管没有人认为超级大国会再回到一触即发的核对峙或地区性军事集团对抗的状态,但对其他安全问题以及全球经济影响也相当巨大。摩尔多瓦和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共和国处于冷冻状态的冲突可能会复燃。德国担忧,俄罗斯可能会以停止与西方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内战、阿富汗安全以及抑制朝鲜方面的合作为条件,加大对抗砝码。任何一个方面发生问题,都会令美国与其欧洲和亚洲盟友的日子更加不好过。

 没俄罗斯,谁送美宇航员上太空?

德国《焦点》周刊19日说,西方现在只有三种选择,一是继续制裁,最后两败俱伤。二是默认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西方从此走向末路,影响力缩小。三是对俄罗斯硬碰,不惜发起战争,世界经济大衰退。“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19日援引俄罗斯之声政治分析师迪米特里·巴比奇的话说,早在十多年前,西方就已经失去了影响俄罗斯的途径,未来的措施也不会太明智。他认为,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瞄准了错误的人群,西方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软弱、不足、太晚。”英国《一周》杂志网站文章19日的这个标题显然是在表达对西方的不满。文章说,普京要重新建立“苏联帝国”,西方面对这一威胁本应苏醒,但现在好像还在梦游一般。俄塔社报道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计划在自己的地图上标明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一部分。该学会主任胡安·巴尔德斯表示,在俄罗斯议会批准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加入俄罗斯联邦条约之后,这些领土就正式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我必须跟踪世界形势,以保证地图反映当前现实,无论现实怎样”。

“西方的制裁,仅仅是做样子吗?”CNN以此为题的文章说,面对乌克兰乱局,普京如果闲着什么都不做,无疑是“政治自杀”。大多数西方领导人显然认识到这一点,虽然他们表面上不这么说。事实上,大多数乃至所有西方领导人或许都要感谢他们要对付的是普京而不是什么铁了心要恢复前苏联帝国的民族主义者。德国《斯图加特日报》19日称,普京让奥巴马和默克尔明白,谁是真正厉害的政治家。对外,普京采用大棒加胡萝卜的策略,而他充满历史感的演讲显然征服了国内。

在克里米亚入俄协议签署后,普京在红场上受到了数十万支持者的热烈祝贺。莫斯科列瓦达舆情中心的最新民调显示,普京的支持度达到72%,是三年多来的最高点。CNN19日引用传记作者克罗波克的话说:“从许多方面来看,普京是俄罗斯民族意识的具体体现。在过去100年中,我们从来没有一个领导人能够像普京一样如此接近俄罗斯的魂。”克罗波克还调侃说:“制裁俄罗斯并不符合美国利益,因为没有了俄罗斯人,谁来送美国宇航员进入太空呢?”

西方有分析称,普京的底气里还有“中印支持”的原因。普京在18日的演讲中称,“我们感谢中国人民,中国领导人在看待克里米亚问题时,是从整个历史和政治现状的角度出发的。我们高度赞扬印度对这个问题的客观立场。”美国“美国思想者”网站称,全球1/3的人口支持俄罗斯立场,乌克兰危机算是结束了。熟悉金融战争和恐怖主义的全球金融分析师凯文·弗里曼对美国新闻网站“theBlaze”说,“如果我们用经济武器对付中俄,他们可能会转而攻击我们,并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俄罗斯军事科学院学者彼得罗夫斯基19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乌克兰尤其是克里米亚,对俄的分量远远重于对美的分量,无论是用其抵制乌亲欧政府,还是对抗北约,俄都不能容忍这个近在咫尺、俄罗斯族人占多数的共和国为美所控制。

 克里米亚满街都是俄国旗

路透社19日报道说,乌克兰过渡政府总理亚采纽克当天召开内阁会议发布命令,要求第一副总理及代理防长紧急飞往克里米亚,“处理当地局势”,“确保当地情况不会变成军事冲突”。1名乌克兰士兵18日在位于克里米亚辛菲罗波尔的乌海军基地被打死后,乌克兰代总统授权当地驻军使用武器。据克里米亚通讯社19日报道,乌黑海舰队司令盖杜科当天被暂时扣押,因为他向部队传达了来自基辅对平民使用武器的命令。当天,乌海军官兵被迫撤离海军基地。

《环球时报》记者19日在辛菲罗波尔街头看到,投票之后的大街小巷以及民众手中的旗全换成了俄罗斯国旗,而之前一直封锁议会大厦负责安保的哥萨克骑兵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正常的警察。首府的大规模集会也不见踪影,在最繁华的大街上,一支民间乐团在卖力地表演。不过,紧张的迹象仍然可见,比如说首府小巷深处随时可见的俄罗斯军人和战车。尽管他们刻意保持低调,但全副武装的官兵和朝着街头的炮口让人很难放心下来。

 

责任编辑:阿布
来源: 环球网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