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中法建交50周年:携手半世纪 彼此眼中“独特”

2014-01-27 18:24:26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埃菲尔铁塔与长城,同为建筑中的经典,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50年前的今天,埃菲尔铁塔与长城“牵手”,中法建交,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奠定了友谊传承的重要基石,推动了半个世纪的中欧文明碰撞。

50年来,中法两国既有交流与合作,也有分歧与矛盾。但是,秉持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在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相互需求的促进下,中法两国始终在大方向一致的道路上共同前行。

中法友谊之树,在两国人民长久以来共同浇灌呵护下茁壮成长。尽管分属亚欧两大洲,跨越上万公里,中国与法国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从来没有受到时差与距离的影响。高卢后裔与炎黄子孙在多领域频繁交流,不断增进相互了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23日在北京会见法国国民议会议长巴尔托洛内时表示,希望双方以纪念建交50周年为契机,把2014年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法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同谱写中法关系的新篇章。

据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介绍,今年中法双方将举行300多场纪念活动,涉及30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中法关系的全面性和高水平。法国外交部长洛朗·法比尤斯称,这些见证法中特殊友谊的活动将加强两国间的伙伴关系,深化两国人民对文化、创作和更多领域成就的相互了解。

中国人看法国:不仅仅是浪漫

1987年10月26日,“东方巴黎”上海市与法国马赛市正式结为友好城市关系。自此,两市在经贸、文化、教育、卫生、港口、消防、老龄事业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事实上,与法国城市互结友好的中国城市还有很多,包括北京、天津、秦皇岛、苏州等,展示了两国关系的深度与广度,也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中法友好就在身边。

·举足轻重的欧洲大国

半个世纪前,人们意识到亚洲的发展离不开新中国,欧洲大陆的复兴与繁荣也离不开法兰西,中法两国将目光投向彼此,带来了频繁交流与稳步共进。1963年10月,戴高乐授权法国前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亲笔信前来中国,代表他同中国领导人商谈两国关系问题。次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建交后,中国人对于这个遥远的欧洲国家开始有了更深刻认识。几乎每一个中国学生,都从历史教科书上对法国有了大致的了解。从英法百年战争到法国奠定欧洲霸权地位,从拿破仑到一战二战。中国人眼里的法国,既位列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又在欧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最早提出组建欧盟这一构想的,就是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研究员张健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国是欧洲的大国,一直想在外交上体现出自己的特点。法国坚持独立外交,拥有大国雄心,对国际事务的关注较多。法国一直重视中法关系的发展,因为在许多国际问题上,与中国的沟通、磋商与合作对法国实现大国雄心以及国际议题都有帮助。

他说:“法国在欧洲占据重要地位,中法关系健康顺利地发展对中欧关系也有着正面促进作用。”

·“爱恨交加”的经济伙伴

2013年,中国与欧盟因为光伏问题产生矛盾。当时,中国企业家代表团访问法国,法国主流媒体《费加罗报》发表文章称,中国访法代表团中没有领导人,尽管如此,法国却仍将以最高规格的“红地毯”来接待他们。

作为欧盟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中国对法国的“经贸伙伴”身份仍会心存疑虑。在中欧光伏反倾销案中,据称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都对征税投赞成票。不久,中国宣布对欧葡萄酒发起“双反”调查。

尽管不能避免贸易摩擦,中法两国始终保持着高频率的经贸合作。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 2013年1-9月,中法双边贸易额达371.4亿美元。截至目前,中国在法国设立非金融类企业166家,投资存量38亿美元。 

对此,张健认为,法国有诸多独特的技术优势,比如核能、高铁、航空航天等,中法在这些领域有着广泛合作。但是,由于法国对于全球化的负面看法相对较多,担心会导致法国以及欧洲的产业工作岗位外流,也因此在贸易上相对保守。

· 驰名世界的法国文化经典

拥有普罗旺斯与枫丹白露等标志性美景的法国,贴着诸多浪漫的标签。其中,埃菲尔铁塔堪称典范。在中国,南至深圳世界之窗,北到河北涿州,中国人的“铁塔情结”都不无体现。中国人不需要走出国门,就能够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方,从“复刻”版铁塔中领略经典的魅力。

1889年,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这座镂空结构铁塔时,恐怕难以想到在遥远的东方,会有如此众多的铁塔“粉丝”。

事实上,中国人对于法国文化的向往由来已久,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中法两国设有政府文化混合委员会。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互设文化中心及其地位的协定,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同月在法揭牌,2004年10月法国文化中心也在北京正式揭牌。

对此张健表示,法国是欧洲较早建立民主国家的大国,独特的文化和历史等形成较早,诸多方面都领先于欧洲其他国家。凡尔赛宫等建筑体现出了法国在艺术上的地位,很多欧洲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仿造了法国的建筑特色。多年来,巴黎一直是欧洲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法国人也以此为荣。

法国人看中国:古老而又神秘

1980年,时任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首次访华。他曾主持起草《欧盟宪法条约》,被誉为“欧盟宪法之父”。自2002年以来,德斯坦每年都会访问中国。88岁高龄的他仍坚持学习中文,认识上千个汉字并能进行日常交流。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德斯坦用中文表示:“今天我很高兴同中国观众一起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

· 神秘面纱背后的东方大国

在法国人的眼里,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大国,有着令人纠结的吸引力。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相左,法国人很难将中国当作“亲兄弟”。另一方面,中国又与法国同为世界政治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不可忽视的角色。

对于普通法国人来说,红墙高瓦并不能阻碍他们对于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向往。只有来到中国,才能真正认识它。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中国境内居住的法国人已有15087人。

27岁的法国里昂姑娘安丽(Anne-Sophie)一年半前来到中国,先落脚于香港,后又北上工作并定居在北京,如今已满10个月。她告诉本网记者,现在办理来华的签证等政治方面的手续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对于在华的外国友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 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

2013年,法国空客公司选择了陈菊明作为空客中国区总裁,全面负责空客在中国的各项业务。让中国人担任中国区最高负责人,这在跨国飞机制造企业中还是首次。

改革开放后,法国是最早瞄准中国市场的西方国家。但是,文化的差异或多或少影响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的交流与了解不断增多,法国人逐渐意识到,如果不加强同中国的政治与经济联系,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其在欧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地位。当前,法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汽车、化工、轻工、食品等领域,大部分为生产性企业。截至2013年8月底,法国在华投资项目4577个,实际投资金额127.7亿美元。

安丽告诉记者,法国也有很多的华人参与到各行各业,在法国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大城市,比如巴黎等,会有较为明显的“华人色彩”。

· 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

中国有一句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这点,法国人也非常清楚。与巴黎铁塔一样,长城也是北京乃至中国的标志。因为怀揣对中国长城的热情,法国医学博士吉贝龙在2012年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国万里长城》的法语著作。在书中,他不但追溯了长城遥远的历史,还研究了古代中国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他认为,这样的东西正好可以构成中外之间思想文化沟通的桥梁。

文化交流是一种极具魅力的外交形式,美食文化更是中法两国共有的长处。中餐之多味与精彩,得到全世界的公认。2013年,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美食图书博览会和世界美食图书奖颁奖典礼上,图书《舌尖上的中国》荣膺年度“世界最好的美食图书大奖”称号。

六年前,安丽开始学习中文,她告诉记者,在法国学习中文的当地人越来越多,人们不断加深对于中国的了解。来到北京10个月,安丽认为相较于香港,她更喜欢北京的气候。作为法国人,她一直觉得香港过于炎热与潮湿,而北京“刚刚好”,冬天冷,夏天热,四季分明。

今年是安丽第二次在中国过春节,她的朋友会从香港来北京。安丽打算带着朋友“好好转转北京城”,尤其是长城。安丽告诉记者,在她看来,中国人对于春节要高于西方人对于圣诞节的重视程度。去年过年,她与朋友们一起包饺子,感受中国春节独特浓厚的气氛。

安丽很喜欢吃中餐,她觉得法国菜较为清淡,而中国菜口味较重,内容丰富。“法国人一般不怎么吃辣味,也很难找到豆制品,欧洲人更爱吃肉类,而中国人则偏爱素菜。”安丽说。

中法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但在法国姑娘眼里,中国始终有着独特的吸引力。正是这种吸引力,让法国人对中国有了越来越多了解。

今天,中法两国迎来建交50周年。本网特约评论员沈孝泉指出,站在中法建交5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有理由对这一关系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法国驻华大使白林表示,今年两国共同筹备了大量庆祝活动,为两国人民更好地相互认识与相互了解提供了良好契机,并为长期加强法中社会间的纽带创造了良好机遇。

责任编辑:杨杉
来源: 中国网
相关推荐: 中法习近平中国法国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