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李克强儿时老师致青春:此子日后必当大任(组图)

2013-05-04 18:48:28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李克强家的旧宅已经被盖成3层小楼。

李克强家的旧宅已经被盖成3层小楼。吴芳摄

1968年,李克强(前右)送别一位朋友的合影,后左为李皋兰。

1968年,李克强(前右)送别一位朋友的合影,后左为李皋兰。

文史馆大院

“看,他跟你爷爷是一起长大的。”62岁的李皋兰兴起时,会站起来,指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画面里的一个人对只有几岁的孙子这样说。

李皋兰指的人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那些画面总能把李皋兰的思绪带回他们曾一起玩耍的那个大院———安徽文史馆大院。如今,这里被另一个地名所代替———合肥市红星路80号。

这是一栋三层楼房。二楼以上为居住房,一楼为4个铺面。李皋兰说,这4个铺面,原是李克强一家住的平房。

1997年5月17日,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李克强在《安徽日报》上发表题为《追忆李诚先生》的文章,提到了这所大院: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所院落的惟一神圣之处是拥有一座图书室,藏有近万册书。李先生便是这图书室惟一的管理人员,兼做出纳与采编。

“李先生”是李皋兰的父亲李诚。1953年,李来到文史馆上班。同一年,李奉三也来到合肥,入住文史馆大院。第二年,李奉三与曹氏生下李克强。彼时,李诚的儿子李皋兰已4岁。5年后,李诚把李皋兰从老家接到了文史馆大院。

“院子里年龄相仿的孩子就我们俩,我们就成了最好的伙伴。”李皋兰说。

再大一点,李皋兰和李克强前后进入南门小学。“学校离家只有200米远,”李皋兰说,“我比克强大4岁,去学校都是我带着他一起。”

上小学的李克强显现出过人的聪慧,“看书基本过目不忘,每次考试,成绩都是班上最好的几名之一。”

也是从那时开始,李克强对大院里的图书室充满好奇。在《追忆李诚先生》一文中,李克强写道:

当我是学童的时候,大约出于好奇,放学归来,曾有几次悄悄地熘进室内,李先生发现后,总是用严肃的表情和礼貌的手势将我赶出图书室。后来,又有几次,李先生发现我只是在书橱边翻翻看看,并无越轨的举动,便允许我留在室内,但不得打破安静的气氛……好景不长,这样美好的时光很快就被打断:一个动乱的年代开始了,首遭厄运的当然是这样的图书室。作为一个“四旧”或者说“封、资、修”书籍聚集的场所,自然是在被查封之列,李先生也就失去了办公的地方,回到家中。在那个动乱年代开始的时候,我还是个学童,但停课闹革命的浪潮却波及小学。我突然和李先生一样,也“赋闲”了。

“此子日后必当大任”

同样被“赋闲”的,还有李皋兰。李诚便在家中设课堂,传授儿子。李克强常跑到李诚家中旁听,遇到不懂的,也主动发问。久而久之,李诚觉得李克强反应很快,领悟力也强,很高兴,逢邻居就说,在他晚年之时,能遇到这么一个聪慧的孩子,很欣慰。

此后,李诚让李克强每天到家里听课。在《追忆李诚先生》文中,李克强回忆这段时光:就在这段时间里,李先生用平和的语调,时断时续地向我讲中国的国学,讲治学的方法,讲古今轶事……这种每天近一小时的讲解、谈论夹杂着议论,持续了近五年之久。

李诚时常欣慰地对李克强讲,他今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带了3个得意门生,分别是马茂元(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教授),舒芜(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以及吴孟复(当代古籍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每每此时,李克强都默不作声。在文史馆大院外面,只要别人问起,他都称自己是李诚的第4个得意门生。

此话经人传到李诚耳朵里后,他大喜,“此子日后必当大任,无人能及也。”

八中的青春

后来,李克强进入合肥八中读书,度过了5年的青春。

合肥市第八中学退休老师吴天华曾是李克强的生物老师,她在接受凤凰网采访时笑称:“他成绩很好,是学生会宣传干部,人很优秀。我教他(高二)生物,他好像也不太爱发问,有点小调皮,上课会跟同学说说话。”

凤凰网还报道,从初一开始教李克强的退休老师刘世民和李更是感情深厚,他是李高二班的班主任兼政治科老师。他透露,李克强读书时成绩很好,很勤奋,尤其尊师重道,任河南省委副书记时每次回合肥探亲,必拜访中学老师。

1974年,李克强从合肥八中毕业。不久后,便去凤阳县插队。

“院子里年龄相仿的孩子就我们俩,我们就成了最好的伙伴。”“李克强看书基本过目不忘,每次考试,成绩都是班上最好的几名之一。”———李皋兰(李克强老师李诚之子、儿时的玩伴)

责任编辑:godstear4u
来源: 南方都市报
1 2 3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