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媒体称周克华案五谜团未解:曾邀女友观摩抢劫

2012-08-22 15:12:00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周克华成魔的未解之谜太多。为深度解读周克华的嗜血成因,为尽可能破译周克华的心魔密码,《新民周刊》记者多方寻访社会心理学家、犯罪心理学家、刑侦技术专家、犯罪与刑事政策研究专家,奋力进入周克华的3D内心——为社会、为未来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

新民周刊第33期封面

3D解读周克华

应该毫不犹豫地将周克华列为“嗜血屠夫”。

一个穷凶极恶的劫财者,专挑弱势平民下手,猛、准、狠,一枪爆头,扬长而去——见过冷血的,没见过这等冷血;见过凶残的,没见过这等凶残;见过人性灭绝的,没见过这等人性灭绝!

盗亦有道。贼亦有诫。即使退一万步,退到盗贼的角度审视,周克华乃盗贼所不屑。

不杀降;不杀孕;不杀孺;不杀重病;不杀耄耋——无论加勒比,抑或西西里的盗贼,据说都有“职业底线”,是谓“恻隐之心”,但是周克华没有。作为一种罕见的嗜血嗜腥生物,他已超出公众的认知能力之外。

为嗜血而嗜血,一轮一轮的劫财,只是刺激他一轮一轮地嗜血;为杀人而杀人,为分享杀人炫技,居然邀请女友现场观战……

究竟是什么土壤,培养了如此腥膻的杀手?究竟是什么环境,催生了一颗如此阴鸷的心?近代家族史找不出周克华的嗜杀基因。中小学教育也没有周克华的受虐记载。家庭、邻居、同学、工友——并没有明显刺激他成魔成妖的动因。

是的,他曾因枪案而有牢狱记录,但就连他本人都不认为是冤案,难不成他觉得他是应该天然地非法拥有枪支?是一种变态?还是人格障碍?

周克华成魔的未解之谜太多。

然而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定性量化的。为深度解读周克华的嗜血成因,为尽可能破译周克华的心魔密码,《新民周刊》记者多方寻访社会心理学家、犯罪心理学家、刑侦技术专家、犯罪与刑事政策研究专家,奋力进入周克华的3D内心——为社会、为未来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主笔 胡展奋)

五大未解之谜

“走错了。”——这是悍匪周克华死前的最后一句话。他的遗留物包括一副墨镜、两张电影票、两把手枪、三个弹夹、62发子弹、1万多元现金,还有五大谜团。

首席记者|杨 江

清晨的枪声不代表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的终结。

8月14日6点50分,悍匪周克华在重庆沙坪坝区童家桥莴笋沟一个巷道内被警方击毙,他的遗留物包括一副墨镜、两张电影票、两把手枪、三个弹夹、62发子弹、1万多元现金,还有围绕他的一堆待解之谜。

为何去缅甸?在缅甸有怎样的经历?

8月14日之前,人们对周克华的信息几乎是一无所知,此前4天,也就是重庆“8·10”持枪抢劫杀人案发生后,人们才首次获悉那个8年来在苏湘渝三地持续作案10起、枪杀10人的恶魔名叫“周克华”,他清晰而又阴冷的正面照也首次出现在公安部的A级通缉令中。

残忍的作案手段、精湛的枪法、惊人的反侦查能力,尤其长达8年之久的身份之谜,让人们对周克华充满了恐惧与好奇,也由此衍生出了诸多的揣测。

因为信息甚少,围绕周克华的传闻有着太多的传奇色彩,在他被击毙后,警方陆续公布了这8年来警匪博弈的部分细节。我们只能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解读以及亲友乡邻的描述,依稀拼凑出一个碎片化的周克华。

现有信息表明,他的人生虽充满失意,但并无传奇,似乎也不是一个从小就劣迹斑斑的人。

周克华人生重大的转折出现在2004年,从缅甸当雇佣军回来后,他彻彻底底变成了魔。

责任编辑:罗霜
来源: 新民周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