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新华社专访梁振英:爱国是公民的责任

2012-04-11 13:18:00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新华网香港4月11日电(记者向剑帼 李海堂)还有80天,就是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特区成立15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梁振英将接掌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责任,成为这个年轻特别行政区的第四任行政长官。

近日,梁振英接受了新华社的独家专访。这是他当选香港第四任行政长官后,首度接受媒体独家专访。

清贫中走出的行政长官

在香港,市民推崇这样一类人:出身贫寒,勤奋努力,专业人士,事业有成。这些人是他们的榜样,因为他们通过努力也可以获得成功。所谓“狮子山下的精神”,就是从底层起步打拼的精神。梁振英的成长之路正是许多香港市民希望走的路。

梁振英出生于一个警察家庭。小时候,家里很困难,父亲的薪金养活一家5口人。

梁振英的姐姐回忆,梁振英上学前班时,需自备午饭。因为家穷,妈妈早上蒸一锅馒头,梁振英就带着水杯和一个馒头到学校去。天气冷,馒头变硬时,他就蘸着热水吃馒头。“那时我上下午校,中午在家吃饭,常常看见妈妈边吃热饭边红了眼。她是想起在外啃冷馒头的弟弟”。

后来,为了贴补家用,全家大大小小都做塑胶花。当时11岁的梁振英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上课之余负责搬运材料和塑胶花往返工厂。几十公斤的材料常常令梁振英走走歇歇,到今天,梁振英的右肩还比左肩宽。

“记得最后一次交完塑胶花后,母亲将送花的最后一个袋子放入箱子收藏起来,说是要留给孙子。”——这是梁振英的第一堂人生课:不畏艰辛,自食其力。

青少年的艰辛还不仅于此。童年的深刻记忆还包括:为了节省车钱,步行半小时上学;吃不起学校的伙食,回家吃午饭。

1974年到1977年,梁振英赴英国留学,3年多时间里,除了姐姐的嫁妆资助以外,他靠半工半读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他每周到快餐店打工3个晚上,每次6个半小时,回到住处时往往是凌晨了。和在香港一样,为了省几个车费,每天上学放学靠两条腿走两小时的路。

青少年时期的艰辛,不仅铸就了梁振英坚毅顽强的品格,也使他对香港社会基层有了更多认识,成为他今天关注基层市民的历史情结。

梁振英祖籍山东。早年从山东来港的父亲,在梁振英年幼时就给他讲中国的历史故事。梁山好汉的忠义,孔孟的仁义道德,从那时起就融入梁振英年幼的脑中。“童年时虽然物质不多,但生活充实,我的爸爸自小培养我看报和阅读兴趣,我一生受用不尽。”“爸妈要求我们务实,不贪婪,做事光明磊落。这些要求亦是我做人处事的态度。我的家庭没有条件让我跷起二郎腿做人,却编写了我的人生‘软件’。”

责任编辑:sunger
来源: 新华社
1 2 3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