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前德国之声记者上诉再受挫

2012-03-02 09:28:16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女法官发表了如下惊世名句:德国之声是公法媒体,而在公共服务机构,如果员工被证明是“共产分子”,那么将其开除反正也是正确的;如果对员工产生了“共产分子”的怀疑,那么也构成将其开除的理由。

王凤波是去年中国与德国媒体广泛报道的德国之声中文部开除记者事件的当事人之一。去年,王凤波与其他三位前同事因为坚持新闻职业原则而被德国之声解雇后,向德国议会与媒体发表了公开信,他本人与祝红女士对德国之声进行了劳动法上的起诉。去年三月在德国之声所在地波恩的地方法庭败诉后,王凤波与祝红女士提出了上诉。今年2月13日,王凤波与祝红在科隆地区法院的上诉亦被驳回。

结果早在预料之中

今年2月13日科隆地区劳动法庭庭议结束后,女法官说,判决结果将在法院网页上公布。但王凤波对记者说,他没有再去看结果,因为结果他早就预料到了。

虽然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官司, 没开庭前王凤波就预感输定了。但是,法官判案的过程和方式,还是让他震惊,他说这是给他上了一堂民主与法制国家如何实践民主与法制的活生生一课。

上课的代价是昂贵的,他倾尽了个人囊中所有,但是值得的。“不亲身走一遭,又怎么能知道德国这个法制国家到底是如何具体运作?!”他感慨道,“但愿他的经验能让至少在德国的中文读者清醒看到,法制国理想和法制国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不要再去相信只要你有理,就一定能走遍天下。经济损失尚在其次,巨大的心理落差才是最大的打击。”

一纸判决让写满王凤波与祝红二人证词与证据的卷宗从此成为堆积在法院某个角落的一捆废纸,很多废纸片可能都没能有幸博得过法官的法眼惠顾,但是每一张废纸后面,却是二人在德国之声经历过的带有切肤之痛的不公正待遇,亲身体验的对他们的基本权利的肆意践踏与侵犯。

女法官爆出惊世名言

2月13日科隆庭议中,出现了让原告方与旁听者大跌眼镜的一幕。在谈到在德国之声中文部一度被批评者指责“亲共”这一背景与“世界观歧视”时,原告律师指出,本案的实质并不是王凤波与祝红本人真的因为某种“世界观”而受到歧视,而是德国之声出于对中文部员工普遍的世界观上的怀疑与不信任,对中文部进行整肃,而原告只是反对这种将新闻职业准则意识形态化的做法,就首当其冲被报复开除。这时,女法官发表了如下惊世名句:德国之声是公法媒体,而在公共服务机构,如果员工被证明是“共产分子”,那么将其开除反正也是正确的;如果对员工产生了“共产分子”的怀疑,那么也构成将其开除的理由。

在场旁听者一开始大都以为是听错了,原告律师追问女法官,难道这样的怀疑不需要有证据吗?女法官斩钉截铁地强调说,“无所谓!只要在想象中某个人是共产分子或者同情共产分子,不需要证明,就可以将其开除!” 女法官在庭议中至少三次重复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从法庭出来后,前来旁听的一位德国记者直摇头,说“这太不可思议了!”。一位旁听者说,当他听到法官在那里煞有介事大谈该如何开除“共产分子”,他觉得是在看一场年代久远的老电影,电影讲述的是美国麦卡锡主义猖獗的时代,以及那份臭名昭著的《赤色频道:共产党在广播电视中的影响的报告》。那一段给美国自由民主带来政治耻辱的历史过去半个世纪了,而在大西洋另一端的一个德国中级劳动法庭,居然又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的历史错觉。作为法制国家的司法者,法官应该知道“无罪推断”原则的意义,即使对“意识形态嫌犯”,也最起码要有事实和根据才能判罪。

20年前,王凤波作为一名热血青年来到德国求学,选择了毕业后不好找工作的政治学作为专业,就是想在一个被称为民主自由典范的统一后的德国,从根本上去了解什么是民主自由,什么是人权和法制。如今,德国的一名法官告诉他,对于“想象中的共产分子”,就可以任意封杀。

庭议席上有两名陪审业余法官,其中一个是代表雇主利益,一个是代表雇员利益。原告方本来以为主审女法官会和两名陪审员退庭合议,但是两名陪审员在原告方还未走出庭议厅时,就已经穿上外套走人了。

责任编辑:魅影
来源: 四月网
1 2 3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