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外媒揣测中国对拉登之死表态 关系或紧张

2011-05-04 11:44:38 作者: 陈一鸣 卢长银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CNN发表评论文章:“该从反恐斗争中转身”称拉登之死是反恐战争的结束,提醒奥巴马政府将注意力转移向崛起中的中国和动乱中的阿拉伯。中方称恐怖主义现实威胁并未消除,现在中东巨大的变局,全球局势的动荡,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不太可能集中精力对付中国。

据5月4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基地”组织领导人拉登之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的轰动仍在继续,这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也成为多家媒体猜测的焦点。5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此为“国际反 恐斗争的重要事件和积极进展”。这一表态引起外国媒体多方解读。美国《华尔街日报》3日称,“9•11”事件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拉登之死可能对中美关系 产生重大影响。路透社3日称,中国的表态说明无意在拉登被击毙的问题上同美国发生争执。中国专家孙哲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拉登之死不会对中美关系有 太多直接影响,现在美国棘手的问题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不太可能集中精力对付中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日回答记者提问时,将美国击毙拉登的事件称为“国际反恐斗争的重要事件和积极进展”,并称:“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公敌。中国也是恐 怖主义的受害者。中国历来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积极参与国际反恐斗争。”这一表态被美联社、法新社等大量外国媒体转载、分析。《华尔街日报》3日以 “中国欢呼拉登之死”为题称,中国官方的表态“并不奇怪”,中国西部的新疆也曾发生分裂分子叛乱,被认为和“基地”组织有牵连。文章称,“9•11”事件 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之前两国被深刻的战略不信任和人权问题分歧所困扰,但美国世贸中心被“基地”分子袭击后,反恐成为美国政府的最优先政策,当年布什政 府抛弃意识形态的分歧,寻找和中国在这一政策点上的一致。报道还称,对美国决策者而言,寻求中国在反恐行动中的帮助和坚持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一直难以 平衡。最近,奥巴马政府提高了批评中国人权问题的嗓门,“华盛顿的优先政策开始转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3日发表题为“该从反恐斗争中转身”的评论文章,称拉登之死是美国反恐战争的结束,提醒奥巴马政府该将注意力转向崛起的中国和动乱中的阿拉伯。

路透社3日称,中国的表态说明,中国无意将美国在巴基斯坦土地上击毙拉登的行为转变为冲突点。报道称,随着拉登被击毙,巴基斯坦在美国反恐行动的贡献 多少可能加剧华盛顿和伊斯兰堡的紧张关系。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在下周召开,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日仍为被批“包庇拉登”的巴基斯坦辩护,称巴一直站在世 界反恐斗争的前沿,为之作出了巨大贡献。

和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称拉登之死为“重大胜利”等措辞相比,中国的表态显得“没那么热烈”,也引发一些媒体猜测。在中国外交部表态前,《印度斯 坦时报》2日称,中国在这一问题上“不合时宜”的长时间沉默表明了在拉登之死问题上的“纠结”。《华尔街日报》3日另一篇文章则指出,中国网民对拉登之死 的态度“两极分化”,不少网友表示“遗憾”,称“深切悼念拉登”、“失去了唯一一个以个人之力挑战美国的英雄”。但也有许多人在微博上写道,“基地”组织 曾在中国新疆制造恐怖袭击,“感谢美国人帮了我们”,“拉登是敌人,而不是朋友”。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认为,美国打死拉登不会对中美关系有太多直接影响。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拉登虽然死了,但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并 没有消除,拉登给美国制造的恐惧心理也不会随着他的死而彻底消除,美国对反恐的戒备至少还将持续5到10年。再加上现在中东的巨大变局,尘埃一时难以落 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太可能集中精力对付中国。

孙哲认为,美国加强亚太部署的战略目标是确定的,但和2001年时的中美关系大环境相比,美国目前对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等问题比人权问题更关切。现在很多美国人也逐渐意识到,美国的要求和中国的现实是有差距的,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一味施压不会起到好效果。

责任编辑:王玉
来源: 环球时报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